对于幼儿来说,自理能力是幼儿园劳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能够促进幼儿独立性、自信心的增强,对于小班新入园孩子来说,这是融入集体生活的关键能力,也是帮助孩子克服分离焦虑的“特效药”。
进餐环节:进入幼儿园生活,首先就要学会自己吃饭,正确使用勺子,不挑食、偏食进餐时不嬉戏打闹;饭后知道擦嘴、漱口,这是独立生活的第一步。
⒈与家里长辈充分沟通,达成良好教育默契,共同营造温馨的进餐氛围,让孩子独立进餐;
⒉和孩子一起装扮用餐环境,让孩子参与食物的准备过程,尝试简单的粗加工(洗菜、择菜等);
⒊相信孩子的能力,及时肯定孩子的进餐进步,鼓励孩子坚持吃完饭菜;
⒋在家里养成良好个人清洁习惯,如饭前洗手,饭后漱口,保持餐桌干净等。
如厕环节:
⒈孩子有如厕需求时,引导孩子用语言向成人表达,如:“我想小便/我想大便。”;
⒉给孩子穿的裤子不宜太紧,方便孩子穿脱;
⒊家长可以耐心帮助孩子进行如厕练习,在练习时多鼓励和赞扬,让孩子有信心坚持下去;
⒋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盥洗环节:幼儿园盥洗活动包括洗手、洗脸、漱口等。盥洗环节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出现多次的生活环节,也是培养幼儿最基本的自理能力和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途径。
⒈提前与孩子一起熟悉七步洗手法;
⒉在家养成饭前、便后勤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知道手脏时不触碰自己身体和食物,及时洗净双手;
⒊在家洗手时也要仔细观察泡泡有没有冲干;
⒋在家洗手养成不玩水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