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保育知识:抗逆力培养 从儿童开始

作者: 时间:2025-04-22 点击数:

抗逆力培养 从儿童开始

儿童抗逆力的培养离不开与父母的情感纽带,父母或其他亲密的人是孩子发展抗逆力的最主要推动者。

近年来,不断出现青少年因为遇到挫折、承受不了压力和批评或者与父母发生争吵而选择自杀的事件。这类悲剧令人震惊和惋惜,也让父母和教育工作者开始反思,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抗逆力,减少此类悲剧的发生。

每个人天生都有抗逆潜力,但是需要得到后天的促进和培养才能发挥出来。国际抗逆力研究计划旨在对抗逆力的形成方式和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其中研究的一个问题是:父母、其他亲密关系者以及儿童自己做哪些行为,有助于增强儿童的抗逆力?研究者认为,通过三个途径可以增强儿童的抗逆力。

父母是孩子发展抗逆力的主要推动者,要给孩子爱、温暖和鼓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儿童的心理韧性是早期养成的,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取决于父母在一开始是否给予了孩子足够多的温暖与爱。父母凭借爱的直觉对孩子发出的关键信号,如对哭泣、呼喊、依恋等做出回应,孩子可由此体验到自我效能感,并建立起对亲密者的原始信任。这能有效地帮助孩子发现自己所拥有的外在支持与资源,可以给他们带来受呵护的感觉和安全感。因为情绪上的安全感如同一件包裹在身上的温暖外套,可让孩子在日后面对挫折的时候,依然能感觉到身后有坚实的依靠。

此外,父母通过言传身教做出积极的示范,向孩子展示如何应对危机,都是培养孩子良好应变能力的重要基石。

让孩子明白规则和界限,有助于培养抗逆力

明白规则和界限,对于孩子的成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一点上,德国父母堪称是表率。他们非常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通常不会无原则地宠爱孩子、满足其各种要求,而是重视让孩子明白规则和界限:符合规则的、在界限之内的,孩子有行动的自由,愿望可以得到满足;超越界限的行为和要求,会被阻止和拒绝。孩子在这一过程中会逐渐形成规则意识,日后就不会轻易地因为自己的要求被拒绝而感到受挫,乃至做出种种出格的行为。

需要提醒的是,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家长要注意只批评孩子的行为,不要否定孩子的人格。这样既可以让孩子在做错事时知道自己仍是被爱的,还有助于让孩子知道,人是可以犯错误的,重要的是要从中吸取教训,而不必一直为此感到羞愧

要细心呵护孩子的自尊心,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形成积极的自我形象,有足够的自信和强大的内心面对逆境。

主办单位:太仓市高新区镇洋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