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点脑科学,育儿科学又轻松
“孩子为什么总是坐不住?”“家里买了很多玩具,可为什么新鲜劲儿一过孩子又哭着要买新的?”“孩子为什么喜欢重复同一个游戏?同一个故事为什么让我反复让我讲?”“为什么孩子喜欢模仿?”“听说现在有一种右脑潜能培训班,能让孩子变成神童,是真的吗?”……
通过接触一批又一批的幼儿家长,我们发现家长们的问题似乎总相似,即使如今的家长能轻而易举获得各种资讯和建议,他们仍然沉浸在孩子当下点滴的变化中,感到惊讶、欣喜、困惑,甚至焦虑。
其中原因,或许有这几点。其一,成人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我们的大脑依然活跃,帮助我们建构有意义的经验,获得成长。而这些经验的获得需要我们在履行父母的职责,在真真切切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体验和领悟。现代父母缺的不是信息,而是在海量信息冲击下依然保持自我的觉醒。
其二,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家有二宝的父母或许更深有体会。父母不禁想要追问:遗传基因和环境教育究竟哪个作用更大?在接受和认可“每个孩子都是天才”的道路上,家长时而坚定自信,时而又疑惑犹豫。
其三,看似零散琐碎的问题,实际却紧密围绕孩子的“学习与发展”。家长越来越不满足于对“怎么办”答案的获得,而越来越重视对儿童心理的了解,渴望通过掌握走进儿童心理的秘钥,找到对孩子最适宜的教育方法。
脑科学研究发现,在儿童大脑发展过程中,有一种可以称之为执行功能的核心能力,也就是使一个人能集中保持注意力、对各种信息进行过滤干扰并控制转换的能力,还与计划、反思、问题解决和目标设定等相关。执行功能的发展依赖大脑额叶皮层的成熟,一直持续到青春期以后。所以六年级的孩子自然要比6岁的孩子更有忍耐力。
怎么样?是不是有点释然?有些放松了?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依赖于脑的发育,没有对大脑结构、功能和工作机制的理解,就无法真正读懂儿童的心理、行为和学习发展,更无法为儿童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教育。
所以,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学点脑科学,让育儿变得轻松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