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分离焦虑:指幼儿与父母或依恋对象分离后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产生的不安全感或丧失感。新入园幼儿与最亲近的人分开,没有了依从感,产生的担心、恐惧、害怕、哭闹等等情绪称为新入园幼儿的分离焦虑。
入园分离焦虑有哪些表现?
1.怕生:不愿意与老师和陌生的小朋友交往,躲避参与集体活动,缩在角落或无人之处。
2.强烈反抗:表现为哭闹、打人、咬人、摔东西、抢玩具等。
3.跑出教室一个人玩:由于新接触一个环境,周围都是陌生人,也没有小伙伴,自己也没感觉到在幼儿园跟家里有什么区别,就自己跑去一个地方玩耍去了。
4.假想:如回家告诉父母“老师(小朋友)打我”、“没有玩具”、“不给饭吃”等。
5.阶段性体质敏感:由于新环境使孩子情绪波动较大,加上哭闹、紧张,体能消耗也较大,出现代谢紊乱,进而在一定阶段内引起体质敏感、易生病、尿裤子、尿床。
6.情绪不稳定:不愿上幼儿园,情绪时好时坏,晚上还会做梦哭闹不要上幼儿园。
为什么孩子会焦虑?
1.环境变化:对孩子来说,幼儿园是个完全陌生的世界,在感到好奇和新鲜的同时也会引起他的不适应,造成一定的焦虑心理。
2.生活作息变化:孩子在家中的作息相对自由,而在幼儿园有着相对固定的一日生活作息,在入园之初,孩子会出现不适应的现象。
3.饮食变化:在家中往往会根据孩子的喜好安排餐食,而幼儿园则会根据孩子的生长及营养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食谱,这对一些挑食、偏食的孩子来说,连“吃饭”都变得困难重重,进而产生消极情绪。
4.独立、自理能力要求的变化:有的孩子在家里比较依赖长辈,而在幼儿园他们开始锻炼自理能力,学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对一些孩子来说是挑战,更是压力。
传递正面情绪,家长的情绪会影响到幼儿的情绪,家长应多做正面的行为,用积极的语言方式,增强幼儿上幼儿园的积极性。全家都对孩子去幼儿园的事表示肯定和赞赏,让孩子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让他觉得能上幼儿园是件了不起的事。入园离园时,家长要心情放松,保持愉快,给幼儿一个正面的心理暗示,增强幼儿园在幼儿心理的安全感。回到家里多谈论幼儿园有趣、好玩的事情,提高幼儿上学的积极性。坚持上幼儿园。不因为幼儿哭闹而随意妥协,避免幼儿产生逃避心理,也防止幼儿反复出现分离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