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掌握主要内容,做好科学防护
对幼儿进行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应从知识、态度、行为三个方面入手,即:向幼儿传递粗浅的、基本的卫生保健知识(如“洗手是为了消灭病菌”“戴口罩是为了防止被病菌传染”);培养幼儿保健的意识与态度(如“我要爱护自己”“讲卫生就能少生病”);以及培养幼儿保健的行为、能力与习惯(如“我会洗手”“我能做到饭前便后去洗手”)。也就是说,我们应将幼儿健康知识的获得、健康意识的养成、以及保健能力与健康习惯的形成三者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与幼儿健康成长相关的卫生习惯,内容很多,依据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居家生活以及托幼机构集体生活的需要,幼儿家长和教师应重点培养幼儿以下几方面的卫生习惯和保健能力。
(1)盥洗、如厕
知道什么时候该洗手:饭前或进食前、大小便后、咳嗽或打喷嚏后、游戏玩耍后、外出回来后、入园更衣换鞋后等;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以及流动的清水洗手;使用正确的方法洗手:两手掌心对搓洗手掌,两手交叉对搓洗手指缝,两手上下叠搓洗手背,两手互转洗大拇指,两手互转洗指甲边缘,两手互转洗手腕;洗手时间不少于20秒;洗完手后使用自己的小毛巾或纸巾擦手。
(2)五官
咳嗽或打喷嚏时使用正确的方法:转身、侧对旁人;用纸巾、手绢或手肘捂住口鼻。被污染的纸巾丢入垃圾箱;手绢每天清洗干净;若来不及使用纸巾,弯曲前臂用衣服遮掩,勤换衣服;流鼻涕:用纸巾或手绢擦去鼻涕。被污染的纸巾丢入垃圾箱;手绢每天清洗干净。手不干净时,不接触口、鼻子、眼睛等。
(3)饮水、进食、进餐
吃食物或进餐前认真洗手;使用自己专用的水杯饮水、碗筷勺进餐;家庭进餐时使用公筷、公勺,尽量分餐吃;不吃不干净的食物(如掉在地上、桌子上的食物)等。
二、采用多种方法,榜样引导为主
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首先应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生活与卫生环境和条件,这是预防疾病和维护健康的基础。例如,家庭环境要整洁,备有常用的清洁与消毒用品、纸巾、垃圾桶等,为幼儿准备儿童口罩以及专用的小毛巾、水杯、碗筷勺等。其次,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为幼儿起良好的榜样和示范作用,所有的卫生习惯都与日常生活中的吃喝拉撒睡行有关,家长的观念、意识和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因此,家长若是能做到勤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使用正确方法、出门戴口罩等卫生行为,幼儿就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若再加上家长的循循善诱、耐心指导与帮助、以及时的表扬和称赞,自然会对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产生积极影响。
家长和教师可以从相关的书籍、科普读物和资讯中获得保健知识,也可利用电视宣传片、案例、家园互动平台、微信专题、以及幼儿图画书、故事、儿歌、游戏等,向幼儿讲解为什么要讲卫生,示范怎样做才正确等,使幼儿逐渐理解其中的简单道理,激发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和关心。若是能在洗手池旁张贴正确洗手的步骤图,明确且直观,可以起到较好的提醒和示范作用。提醒、提示与适时帮助,多给予练习和实践,也是帮助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方法。
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家长和教师要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积极地加以引导、帮助和鼓励,也要有耐心和恒心,逐步帮助幼儿获得相关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