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教育知识:培养情绪管理和情绪表达能力

作者: 时间:2024-04-01 点击数: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也会产生各式各样的负面情绪:

看到气球不是喜欢的颜色,就闹起脾气;

发现玩具被人拿走了,急得大声喊叫;

晚餐没有爱吃的菜,便哭闹不止;

被父母批评教育,立马委屈掉泪……

幼儿期是培养情感管理和情绪表达能力的黄金时期,如果带养人能够正确认识、科学引导,帮助孩子学习成为情绪的“小主人”,将有益于其长久的身心发展与健康成长。

孩子“闹情绪”,原因有哪些?

原因一 幼儿自身发展特点所致

学龄前幼儿的控制力较弱,语言表达功能也不完善。当受到外界事物或情境刺激时,情绪就会“爆发”。而且,孩子们是不懂得掩饰自己心情的;情绪起伏会很明显表现出来,说哭就哭、说笑就笑。另外,孩子的情绪容易随着情境的改变而改变,也易于受到他人情绪的感染。在幼儿园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小朋友哭起来了,其他小朋友也莫名跟着哭。这些都是由幼儿心理发展特点所导致的情绪行为表现。

原因二 想通过“闹情绪”以达到目的

有时,孩子会想借助情绪行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举例而言,有个孩子在幼儿园里一直都得到老师的关注;当某天老师表扬了别的孩子,Ta就觉得自己被忽略了,于是故意不听老师指挥,一直说“不”,甚至想通过哭闹来再次获得关注。如果孩子曾有过“成功经验”,便会不断地使用这种“杀手锏”——这是因为孩子都是很敏锐的,如果发现自己一哭大人就妥协,就会抓住这一“软肋”,以达到用哭闹来实现愿望的目的。

原因三 还未学会正确释放和表达情绪

成年人大多可以过运动、听歌、看剧等各种方式来转移、排遣掉负面情绪;相形之下,幼儿则比较缺少这类表达的渠道。再者,孩子的表达能力有限,特别对于一些语言发育弱、性格内向的孩子,更不会或不善于用话语述说自己内心的感受,一旦遇到挫折、困境,就只能将负面情绪外化为较长时间的低落、哭闹等表现。

如何帮助孩子做情绪的“小主人”?

耐心聆听,引导孩子学会表达

无论大人还是孩子,每个人都会有情绪消极的时刻。家长不用要求孩子一味地克制压制,可以先耐心、细致地引导孩子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并且在过程中表达尊重和理解,和孩子共情。

比方说,当发现孩子默默哭泣时,可以说:“我知道你现在很不开心,爸爸/妈妈很想帮助你;愿意跟我们讲讲发生了什么事吗?”又或者,在孩子非常生气、大吼大叫时,家长可以平静地劝说:“发脾气不能改变什么,我们先把心静下来,把事情好好说出来。”在这过程中,一边倾听,一边通过温和的言语缓解孩子心理压力。

理性分析,帮助孩子学会调节

待孩子平缓了一些,家长可以帮助Ta体验自己当下的情绪变化,问一问:“有没有感觉说出来以后,心里舒服了一些?”在这之后,再引导Ta正确认识、分析情境,一起寻找解决方法。

比如:“那个小朋友拿你的玩具,是因为你的玩具太好玩了,他也想玩,但不知道该怎么和你说,就直接拿了,这样是不对的。我们先擦干眼泪,去告诉他这个道理,好好和他商量一下吧?”。

疏导情绪,调动孩子积极态度

家长还可尝试通过带出不同的看待角度,来帮助孩子重新获得对某件事的积极情绪。比如,当孩子为打坏心爱的杯子而哭闹时,家长可以安慰Ta:“这个杯子也用了很久啦,应该和它告别了。周末我们去超市挑个新杯子吧,你也要好好地珍惜它哦!”。

在既定的情境中,尽量和孩子一起挖掘乐观、美好的元素,能有效帮助幼儿发展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慢慢地,孩子便可学会自我调节和疏导情绪了。

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情感示范

根据研究调查,和谐、稳定的家庭氛围营造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有着很大的裨益。为此,家长在日常要注意做好孩子的情感示范,也要经常热情主动地关心孩子,让其拥有良好的情绪体验。

 

 

主办单位:太仓市高新区镇洋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