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教育知识:自理能力与学习能力培养

作者: 时间:2025-04-09 点击数: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是孩子们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的重要历程。中班是幼儿园三年中承上启下的年级,也是从学龄前向学龄期跨越的重要时期。那么中班的幼小衔接到底应该重点培养幼儿哪些方面的能力呢?

一、培养自理能力的目的和意义

有利于幼儿上肢动作发展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主要是通过幼儿亲自动手来完成的。在幼儿解扣子、拉拉链、系鞋带、收拾小玩具等活动中,幼儿上肢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有利于增加幼儿独立意识

我们生存教育的根本在于培养幼儿的独立性。鼓励幼儿自己的事自己做,不会的事学着做,培养他努力独自完成一件事的能力,久而久之,幼儿的独立意识就增强了。

有利于提高幼儿自信心

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往往会随着年龄增长在不断提高,幼儿也会在这个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尝试取得成功,再加上正确的鼓励,幼儿就会在其中感受到“我能行、我真棒”等愉悦情绪体验,从而不断增强自信心。

有利于强化幼儿责任感

在幼儿的生活自理技能的学习过程中渗透责任意识的教育,告诉幼儿自己的事自己做就是一种责任。

二、影响幼儿自理能力的误区

溺爱

因舍不得孩子“受累”而凡事包办代劳。时间一长,幼儿对大人的依赖就更深,自己什么事情都不会做,霸道无理、任性自私。这影响的不仅仅是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对于幼儿性格的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

缺乏耐心

因孩子动作慢或吃得脏便不愿等待、自行代劳。其实,学龄前的幼儿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意识,但是很多家长总是害怕孩子自己做不好、不会做、耽误时间。家长的这种不放手,不让幼儿独立完成,会使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伤害。

认为孩子还小

因没有意识到孩子正处在动作发展的关键期。许多家长认为幼儿小,不必急于让幼儿自己动手,等幼儿长大了,自然而然就独立了。但殊不知,一旦依赖性养成,那么想要完全剔除就非常困难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主要是通过幼儿亲自动手来完成的。

三、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小妙招

建立生活规律

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制定一份作息时间表,把幼儿一天的生活作出科学合理的安排,起床、睡觉、吃饭、学习、户外活动都应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

作息时间一旦确定就要严格执行,长期坚持,不要因为家里来了客人或大人有活动就随意扰乱孩子的生活规律。

当然,特殊情况下,比如节日、生日时,可以允许孩子自由一些,但事先必须申明原因和具体要求,让孩子明白这是特殊缘故,不至于在平日也提出要求而破坏常规。

四、制定行为准则

家长可将良好的行为举止制定成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让幼儿通过反复执行内化成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性行为。例如:吃饭之前要洗手;吃饭时要坐在固定的位置;与长辈同桌吃饭,应要求等大人到齐后一起开饭;每次要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吃完后把碗筷、椅子放好。

自己玩过的玩具、看过的书要及时整理归位;未经允许不能乱动大人的东西;家里的电源插座、危险物品要教幼儿识别,禁止接触。

家中来客要懂礼貌,大人说话不插嘴,客人面前不哭闹,乐意把玩具、食品拿出来与小客人一同分享;随父母外出做客要主动叫人、问好,不大声喧哗,不得到主人许可不乱动人家的东西,绝对禁止随便开人家的抽屉。

尊重长辈,与长辈见面要主动打招呼。做游戏、下棋要遵守既定的规则,不能因为怕输而耍赖。

五、学习能力的培养小妙招

中班是幼儿从幼儿园小班到大班的过渡时期,也是学习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通过培养学习能力,可以帮助幼儿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可以为幼儿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独立思考的能力

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幼儿往后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大的帮助。面对困难,鼓励孩子们自主思考并尝试解决,是培养他们独立性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家长们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如:“你觉得困难在哪里?”“你尝试过哪些方法?”“为什么这些方法不起作用?”等,引导孩子自主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

社会交往能力

社会交往能力是指幼儿在与人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通过有效的社会交往,幼儿能够学会如何与他人建立积极的关系,从而在互动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进而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六、教育建议

创造社会交往的机会,家长应为孩子创造与小朋友交往的机会,如组织孩子参加集体活动、邀请孩子的朋友到家中做客。

与幼儿共同制定社交规则,让孩子参与到规则的制定中来,这样他们会更愿意遵守这些规则,从而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和自律性‌,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动手能力

动手能力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动手操作,可以锻炼幼儿的手部肌肉,提高手眼协调能力,进而促进身体的协调发展。同时还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促进其心理发展。

教育建议

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为幼儿提供各种不同类型的材料和工具,如纸张、彩笔、剪刀、积木等,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探索欲望。

设计有趣的手工活动‌。定期组织手工制作活动,如剪纸、折纸、捏泥巴、制作简单的玩具等,让幼儿在实践中锻炼手部肌肉和协调能力。

好书推荐

一本好书可以成为孩子精神上的避难所,也能帮助孩子获得情绪上的舒缓得到心灵上的慰藉,对于孩子而言阅读是来自内心的渴望。

亲子手工

在日常教育中,家长可以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手工活动就是锻炼动手能力很好的方式。蛇年快要来到,本期亲子手工制作的是蛇年摆件,快和孩子们一起动起来吧。

培养中班幼儿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是一个系统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家长和老师们的共同监督与指导,需要家长和老师们的共同努力,通过持续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支持,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学习基础,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让孩子们有一个更优秀、更美好的明天,让我们一起携手共同努力吧!

主办单位:太仓市高新区镇洋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