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换牙是成长中的重要里程碑。科学做好换牙期保育工作,能助力孩子拥有健康整齐的牙齿,以下是关键知识要点:
一、换牙期生理特点
换牙时间:多数幼儿在 6 - 7 岁左右开始换牙,最早萌出的恒牙通常是下颌中切牙,乳牙会按顺序逐渐松动脱落。
身体反应:换牙期间,幼儿牙龈可能出现发痒、轻微胀痛感,部分孩子还会因牙齿松动感到不安。教师和家长需耐心安抚,告知这是成长的正常现象。
二、常见换牙问题及应对
双排牙:恒牙已萌出,乳牙却未脱落,形成 “双排牙”。一旦发现,应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口腔机构拔除滞留乳牙,避免恒牙生长错位。
不良习惯:吮指、舔牙、咬唇等习惯会影响恒牙排列。家长和老师需留意观察,通过趣味互动、正向引导等方式,帮助幼儿纠正习惯,如用故事讲解牙齿生长原理。
牙齿不齐:换牙初期出现牙齿排列不整齐属常见情况,不必急于干预。可在孩子 12 - 13 岁左右,待牙齿全部替换完成,再根据牙医建议考虑矫正。
三、日常口腔护理重点
正确刷牙:指导幼儿使用儿童含氟牙膏,采用巴氏刷牙法,每天早晚刷牙,每次不少于 3 分钟,确保牙齿唇面、舌面、咬合面都清洁到位。
饮食调整:减少糖果、饼干等高糖食物摄入,多给孩子食用富含钙、磷、维生素的食物,如牛奶、鱼虾、新鲜果蔬,增强牙齿硬度;适当让孩子啃咬玉米、苹果等稍带硬度的食物,促进乳牙脱落和颌骨发育。
定期检查:建议每 3 - 6 个月带幼儿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及时发现龋齿、牙列不齐等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掌握这些换牙保育知识,家长和教师就能更好地陪伴大班幼儿顺利度过换牙期,为孩子的口腔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