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5班学习故事:照镜子(24-25上)

作者: 时间:2024-09-18 点击数:

    今天,小雅小泽两人在照着镜子完成“不一样的我”记录表。第一格子里是“眼睛”,小泽小雅两人就互相看着,小泽说:“我看到你是小眼睛。”“你也是小眼睛。”“那这个怎么记录呀?”小泽小雅小雅回答:“那就画个小眼睛呀。”说完,已经在第一格子里画上小眼睛了。接着第二格是“鼻子”,两人又互相看看,很快,小泽在空格里已经画好2个小鼻子了。第三格是“头上的漩涡。”小泽好奇地站起身,看向小雅的头上,真的发现一个”漩涡”,她高兴地活出来,引来旁边小朋友也来看一看什么是漩涡。让我看看你的吧。小雅提议说。但是小泽正扎小辫子,小雅又问:“我能把你橡皮筋拿掉,找找漩涡吗?”“可以啊”听了小泽这么说,小雅立即弄掉小泽头上的橡皮筋,左看看,右看看,看了好久没发现小泽头上也有“漩涡”,他还叫来其他小朋友一起看看,他们也说没有发现。所以小雅提议:“那就在我的格子里画上漩涡,你的格子里空着吧。因为没看到你有。””好吧。”小泽同意地说了一声。接下来两人又开始观察彼此的嘴巴、耳朵……

    《指南》科学领域中指出: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并描述不同种类物体的特征或某个事物前后的变化。出示的记录表,正好是两个小朋友通过每一个部位的仔细观察得出的结果,孩子们在看对方的眼睛、鼻子时都是以“大”“小”入眼的,好像其他细节方面,孩子并未发现,可能眼皮“单”和“双”正巧对方眼睛就是很平常,不足以引起同伴的好奇,自己也没有对照着镜子细细地看自己的眼睛到底和别人不同在哪里?所以他们得出的大小区别实属正常。另外,对于女孩可能扎辫子的缘故,“漩涡”一时是很难发现的,不像男孩头发短,很明显就看出“漩涡”在哪里。可能孩子习惯观察形象、具体的事物,所以对于自己没有看到的实情他们也实事求是,没有也表示“不填”,这是对科学的一种认真的态度,值得表扬。所以建议两个小朋友再仔细地比较,除了记录表上出现的项目外,还有哪些部位我们也可以比较、发现不同,以此让幼儿明白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特征和表现,激发孩子观察的好奇心,体现记录的真实性。

主办单位:太仓市高新区镇洋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