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学习资料:向美而生,“玩”美童年——“活教育”理念下的幼儿园美育课程案例评析

作者: 时间:2023-06-05 点击数:

向美而生,“玩”美童年——“活教育”理念下的幼儿园美育课程案例评析

胡霞

【摘要】简单地说,美育就是培养孩子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作者以陈鹤琴“活教育”思想为指导,探索生活情境中美育的原则、方法及策略,形成初步的美育园本课程实践方案,促使儿童形成初步感受、欣赏、理解艺术作品的能力,并建立起初步的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

【关键词】活教育;美育;生活情境

一、“活”美育课程的内涵阐释

㈠活教育

陈鹤琴先生将“活教育”的理论概括为三句话:目的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课程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方法论——“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这些表述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活教育”的目的论揭示了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

㈡美育

美育是指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又称“审美教育”,即将美学理论应用在教育中,以启发美的兴趣,美化人生的教育活动。蔡元培在《以美育代宗教说》中指出:“专尚陶养感情之术,则莫如舍宗教而易以纯粹之美育。”本文中的美育专指在学校中培养幼儿正确的审美观点,发展他们对美的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育。

㈢基于“活教育”理念的幼儿园美育课程

教师以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念为指导,通过对课程实施意义价值的剖析、实施原则及方法策略的研究,逐步形成基于“活教育”理念的幼儿园美育课程,简称“活”美育课程。有别于一般幼儿园美术活动课程,“活”美育课程在课程目标、课程框架、课程来源、课程实施方法及策略上强调“活教育”的理念:教育要密切联系牛活,激发幼儿固有的活力,让幼儿自己想、自己做。“活”美育课程中能看得见幼儿,找得到课程。

二、“活”美育课程的意义价值

㈠契合时代发展的需求

新时代呼唤“以美育人”。学校要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

美唤醒生命崇高的情感,指向至善;美绽放生命的本真,勃发创造;美激发生命超越庸俗生活,拥抱信仰。培养看到美好、赏识美好、创造美好的时代新人,是学校教育重要且紧迫的使命。

㈡契合儿童成长的需求

幼儿时期是进行美育的最好阶段。学前儿童美育的任务是教给儿童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等方面的粗浅知识和技能,培养儿童对艺术的兴趣;初步培养儿童对周围生活、大自然、文学艺术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幼儿美育有其独特之处,它以声音、颜色、线条、动作、表情等生动具体的形象来感染幼儿,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陶冶,接受教育。在幼儿阶段,对儿童进行审美教育,能够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和智商、情商。人的成长离不开美的熏陶。

㈢契合课程活化的需求

教材不是儿童的世界,世界才是儿童的教材。根据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思想,当前课程游戏化改革的目标,热切呼唤着“活”美育的到来。幼儿园的艺术教育能发挥美育功能,也是比较容易把握的。关于幼儿园美育教育的冷静思考大多停留在专家层面,并没有真正落实到多数幼儿园的教育实践中。综观当前的幼儿园美育,仍以技能学习为主,审美功能明显缺失。幼儿园美育如何还原其审美教育功能,如何活化教育内容和手段,是摆在幼儿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教师应重视对幼儿的启蒙,让幼儿学会用发现美的眼睛观察生活,培养幼儿对自然界、社会生活和艺术作品中美好事物的理解能力及欣赏能力,使他们在长期美的熏陶中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

三、“活”美育课程的实践案例

“活”美育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不应急于求得一个成熟的课程活动,不应急于求得幼儿审美能力的提升,而是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思考:“幼儿在哪里?学习在哪里?课程在哪里?”通过这样的内省和发问,不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不断培养幼儿的审美素养。

㈠美源于生活,关注幼儿的内在需求

美育之首要,在于发现美,懂得美。对美的渴望是每个人的天性。幼儿喜欢听故事、玩游戏,这背后就有“审美”需求的驱使。每个幼儿体内都隐藏着审美的种子,教师要关注并满足幼儿的审美需求。

陈鹤琴先生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在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活”美育首先要关注生活中幼儿的审美需求。

案例一:一根线的故事

在某天的区域学习活动中,琪琪突然大声喊:“老师快来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一向文静的琪琪如此激动?笔者急忙跑过去。“老师你看,是不是很美?”一团随意摆放的毛线看上去真的好像一幅抽象大师的作品!“老师,我也想试一试!”“好!”“哇,好美!我也想试试!”越来越多的幼儿加入了游戏。

过了两天,因为颜色不够丰富,很多幼儿主动带来了毛线。在游戏交流环节,毛毛说:“毛线画很漂亮,就是轻轻一碰就会乱掉,怎么办?要是能够保留下来就好了!”笔者问:“孩子们,你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用胶水粘!”“不行不行,毛线细,胶水不容易涂上去,而且也不容易固定啊!”“咦,老师不是有双面胶吗?那个可以粘啊!”……幼儿争论不休。笔者说:“要不我们每种方法都试一试,看看哪种方法最合适!”经过实验,幼儿最终投票表决,一致同意用贴满双面胶带的展板作创作底板,这样既方便创作,又便于反复使用。随着游戏的深入,幼儿阅读了美术绘本《跟着线走》,尝试按照绘本风格进行创作;活动区里出现了吴冠中的《春如线》、杰克森·波洛克的《第17A号》、弗兰克·斯特拉的《穿越德拉华》、雕塑家考尔德的动态雕塑……这些名家名作给了幼儿无穷的创作灵感。

一天,从木工坊活动回来后,幼儿又想出了用钉子勾勒图案,然后用线连接围合,最后刷上乳胶定型的“线雕”游戏。

再后来,幼儿偶然间发现了光的“线”,于是又有了光影游戏。

关于线的游戏还在继续着……

在这个实践案例中,课程缘于幼儿的一个偶然发现。在课程发展的过程中,幼儿不断因自身的需要进行探索和学习。幼儿天生就是创造家,生活、游戏中任何一种不起眼的材料都能激发他们创作的灵感……幼儿通过与材料的有效互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生成新的游戏主题,探究学习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幼儿始终“站”在课程的中央。

从一开始的随意摆放,到后来对各种名家案例的欣赏学习,再到“线雕”游戏,又到光线的游戏,幼儿的学习一步步深入,一步步拓展,逐步生成了属于自己的“线”课程。

(二)美融入生活,追随幼儿的天性发展

美育之活力,在于回归生活、扎根生活,从“小美育”走向“大美育”。美育课程不仅仅在活动室、美术馆、音乐厅,更在每个儿童的日常生活中。美育的目的是通过不断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使幼儿潜移默化地形成一种审美敏感,能够感受到审美对象的形式、意义和价值,从而实现各种能力全面、协调、和谐发展,完善人格。“活”美育培养的是“生活艺术家”,而不只是“艺术家”,它让每个人把生活过得像诗、像音乐、像舞蹈,即把生活美化,并以美提升生活质量。美育不是游离于生活之外的,而是融于生活的点点滴滴。

案例二:自然之美

在进行户外活动过程中,小雅高兴地对刘老师说:“老师你看!小草帮我的衣服染上了漂亮的绿色!”“对啊,这是大自然馈赠的宝贵‘颜料’啊!”“绿颜色哪里来的呢?”教师及时进行了追问。“是小草的汁液!”“还有什么材料可以染色呢?孩子们快去找一找吧!”随着教师的发问,幼儿分散在草地、果园的角角落落……“老师,格桑花瓣可以!”“向日葵也可以!”“还有桃树、柳树、苹果树呢!”“老师,草地上的野花小小的,但是也能染色呢!”……幼儿的回应热烈而欢快。“那我们要怎样才能留住这些颜色呢?”“美术区有白布啊,我们可以将它们染在白布上!”“怎么染上去?小雅,刚才小草的汁液是怎么印到你的衣服上去的呢?”“是不小心压在小草上才有的。”“那孩子们,你们有办法了吗?”“有了,老师,我们找个东西把花瓣、树叶压在布上就可以了!”“好的,那你们去试试吧!”“啊呀,好像用手压不出来呢!”“那有没有什么工具可以使用呢?”“误,有了,木工坊不是有小锤子吗?借来试一试吧!”“哈哈,成功啦!”

植物印染游戏进行了一段时间后,得益于“曼陀罗”活动的启发,幼儿又尝试了在草地上用树叶、花草、石头进行曼陀罗图案的创设;而在室内美术区角中,各种纽扣、毛球等都成为创作素材。

自然材料是最好的创作素材,生活中常见的东西都能成为游戏材料。经过讨论、实践、验证,幼儿不仅学会了自主寻找游戏需要的材料,还能尝试将大自然中的各种材料创新组合,赋予材料不同的功能,在积极探究的过程中创造新游戏。

案例三:写生

在幼儿园中,写生是美育生活的必要手段。每天早晨,阳台“一米菜园”的花草蔬菜、宠物区里的小兔子、“快乐农庄”里的格桑花、亲自呵护长大的公鸡和母鸡,幼儿用各种方法记录下事物成长的足迹。在幼儿的创意创作下,鸡“别墅”的屋顶展现了印象派风格,如行为艺术作品一样伫立在桃树下。

艺术不仅可以阳春白雪,也可以下里巴人,艺术只有与生活紧密结合,才能拥有鲜活的生命力。在幼儿园里,美育与生活紧紧相拥,生活中美育无处不在。随着幼儿的天性发展,教师要用幼儿力所能及的方式,引导幼儿过一种诗意、嬉戏的美育生活。

㈢美源自经典,发展幼儿的审美素养

儿童对美的欣赏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生活中的一花一草、一山一水的不断熏陶中形成的。一个人的审美水平,除了受先天因素影响,还与后天的环境熏陶有关。教师要善用、巧用古今中外的艺术经典,使幼儿经过长时间的陶冶,听得见“美”、看得见“美”、闻得到“美”,有健康、丰富、敏锐的审美意识,初步形成审美素养。

案例四:环境育美

如果没有具体、可感的形式,就没有幼儿的审美活动,也就没有主体美感的产生。幼儿园应为幼儿营造健康、丰富、艺术化的校园环境,用色彩美及画面布局的协调美来满足幼儿艺术审美的需求。

蒙德里安的格子画变身为班级主题墙的背景,成为消火栓的外衣,成为多功能厅墙裙的装饰,出现在大厅美术游戏区;变身为乐高墙上的装饰画元素,成为美术区域游戏的素材;大厅里的纸雕塑、美术互动区中闪现的是草间弥生的点点元素;墙角的泡沫球是波洛克的滴流风格;美术室里有莫奈的《睡莲》、吴冠中的《春如线》;扎染游戏区域中高高飘扬的是靓丽的扎染作品;蓝白乡韵美术游戏区中的是蓝印花布……经典艺术在环境中的呈现让儿童每天都浸染在良好的美育氛围中。

经典作品对幼儿的影响是深远的,美术创作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浅表浮萍,教师必须重视经典作品的作用。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经典作品的环境化呈现有助于幼儿审美情感的萌发和审美素养的提升。

案例五:游戏玩美

艺术不是处于殿堂之上,要让高雅经典的艺术作品为幼儿所理解和接受,游戏无疑是有效手段。在幼儿园里,波点艺术是幼儿用圆点贴纸、点点印章就能轻易玩出来的;蒙德里安的格子画可以是墙上的拼贴、T恤上的绘画、帽子上的装饰;波洛克的滴流可以是小勺、小桶里颜料的滴洒,布条、树枝、玩具汽车的轮子,甚至连小手都能用来作画;运用蔬菜、水果、毛球、铅丝、纸片,幼儿也能成为雕塑家“考尔德”;执笔舔墨,让线条跳个舞,吴冠中的名作跃然纸上;纸片、纸条,折一折、转一转、扭一扭、贴一贴,立体纸雕让人大开眼界。看,艺术就是那么简单,幼儿的艺术都是玩出来的!在幼儿的艺术游戏场里,他们的想法得到尊重,他们的成果得到肯定,他们的作品会成为幼儿园环境的一部分,被郑重其事地展览;他们的作品会被当成艺术品,放到角色游戏里供幼儿“售卖”、装扮自己……

幼儿的游戏场应该是自由的,能让幼儿以他们喜欢的方式尽情游戏。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人造的、天然的材料,允许幼儿遵循天性和需要去探索和学习,让幼儿相互学习。在这样的艺术生活游戏场中,幼儿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表现美,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四、结语

“活”化的美育能够给幼儿带来“玩”美的新视界,能够引领幼儿用美的眼睛发现和表达世界,能够引导师幼生成“属我”的美育课程,有助于促进幼儿审美素养的发展。


主办单位:太仓市高新区镇洋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