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学习资料:“通感”在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中的应用探析

作者: 时间:2024-01-10 点击数:

“通感”在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中的应用探析

姚娟娟

重庆市涪陵区幼儿园

[   ] 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的开展,主要是提高幼儿对于美的感知能力。但是由于幼儿的年龄、经验方面的缺乏,幼儿对 于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层面较浅,对于体会作品内容、领悟作者情感难以实现。幼儿园教师可以借助“通感”的作用,借助音乐、 舞蹈、文学等带给幼儿多种感官的体验,促进幼儿对于作品的理解。

[ 关键词 ] 幼儿园;美术;欣赏;探析

通感源自于古希腊语,指的是刺激某一感官,可引起其他区 域感官反应,形成两种及以上的感官感受,即为眼、耳、触、舌 等感觉之间的相互联通 [1] 。在幼儿美术欣赏教育中,激发幼儿 通感可使之对美术作品的体验感加强,并提高美术欣赏能力。基 于通感理论所行的幼儿美术欣赏教育活动策略,可对当前幼儿园 美术教育困境予以有效解决,为幼儿教师提供一定帮助.

一、“通感”的重要意义

幼儿的美术欣赏活动主要是借助美术欣赏活动,促进幼儿艺 术素养的培养,使幼儿的审美更加丰富、人格发展更加全面。但 是幼儿的年龄较小,心理仍在不断发展,对于美术作品的欣赏还 停留在“见山是山 ”的阶段,并不能够很好领悟作品中所蕴含的 意境及想表达的情感。而通感理论的应用,可引导幼儿从多元角 度感知作品,通过音乐打动听觉、通过舞蹈加深体验,促进幼儿 体会、理解、欣赏作品的能力获得提升。因此,幼儿园教师在进 行美术欣赏活动时,要积极应用 “通感 ”理论,通过不同感官的 相互联通丰富幼儿体验,提升活动质量。

二、在幼儿美术赏析中使用“通感”的应用探究

(一)促进美术与音乐的有效融合

众所周知,音乐、美术都是隶属于艺术范畴,具有较强融合 性。音乐的基础是乐符,有了高低的起伏、快慢的变化,才构成 了音乐的节奏、旋律。美术也是由点、线、面以及不同色彩的变 化构造的美丽画面。因此,我们可以看到音乐、美术二者有不少  的地方是相通的 [2] 。所以,教师在幼儿进行美术欣赏的时候, 可以选择与之相匹配的音乐进行播放,让幼儿的视觉、听觉产生 通感,为幼儿创设美好的欣赏环境。视觉、听觉的共同刺激,幼 儿仿佛置身其中, 会产生情境交融的艺术体验, 对于作品的感受、 思索会更加深刻。比如以抽象绘画作品《百老汇的爵士乐》为主 题开展欣赏活动时,教师可对带有爵士乐风格的音乐进行播放, 借此调动幼儿视听通感,加深对作品的感受及理解。

此外,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音乐涵括了音乐欣赏、歌唱 活动、打击乐活动及韵律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活泼好动为天性 使然,韵律活动这一可调动肢体运动的方式可使之更为活跃和愉 快。在组织美术作品欣赏活动时,教师可为幼儿提供展示自我的 机会, 比如通过舞蹈、打击乐活动等形式触发视觉与动觉的联通, 激发幼儿美术欣赏的兴趣。以马蒂斯《舞蹈》为例,教师可将幼 儿分为若干组,每组 5~6 名幼儿,相互之间手拉着手围成圆圈, 教师播放节奏明快音乐,幼儿随之自由舞蹈,通过此种方式体会 舞蹈的快乐。同时,教师引导幼儿从色彩、构图及造型对作品进 行感受和欣赏。或在欣赏《盲女》作品时,先将幼儿眼睛蒙着, 令其感受盲人的种种不便,同时激发其触觉、听觉的灵敏度;或 播放鸽子、羊的叫声以及雨声, 营造作品中场景, 加深幼儿感受。

(二)促进美术与文学的有效融合

美术欣赏活动的进行,主要是促进幼儿的情感激发,引导幼儿进行作品的联想、想象,进而在情绪、心灵上有更深的美感体 会。通常情况下,我们进行文学作品阅读时,脑海中会根据文章 的描写产生画面,这其实就是“通感 ”现象的具体反应。因此, 幼儿园教师要对文学、美术作品之间的“通感 ”现象进行充分的 利用,这样幼儿对于作品的理解、感悟会更加深刻,对于作者所 表达的情感也能够理解。

例如当幼儿教师在进行国画《春如线》欣赏时,教师利用音乐、 舞蹈、美术等形式进行融合后,教师还可以选用与国画有关的文 学作品,引导幼儿进行文学欣赏,这里老师可以选用《春天在哪 里》这首散文诗,通过诗歌这种优美的语言表达形式,幼儿能够 感受到由语言带来的魅力,带来视觉上、听觉上、想象等的直观 感受,同时也能体会到诗歌传递出来的情感、意境。幼儿一面欣 赏国画,一面听到教师饱含深情的朗诵 -- 春天在哪里?春天在 那绿色的田野里 ..., 幼儿也能够在脑海中生出春天的美丽场景: 红的花、绿的草、一群小朋友愉快的玩耍、放声歌唱。幼儿不由 得感叹:吴爷爷画的太好了,我们真的从画中感受到了春天。幼 儿深深的陶醉在春天的美景中,幼儿已经融入了画中的场景,对 于作者画中的内容已经能够充分理解,画家所表达的情感也能够 深刻体会。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大家感觉这幅画很美是不 是?大家能不能自已给它取个名字呢?幼儿纷纷说到:“春天的 样子 ”、“春天的青草地 ”、“五颜六色的春天 ”、“美丽的春 ”等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幼儿对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内 容等,已经有了内化的吸收,同时可以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在进 行幼儿美术欣赏活动时,教师借助音乐、舞蹈、文学等的相通之 处,通过 同感 ”的方式,促进幼儿听觉、感觉、视觉等各个感 官的作用,促进幼儿对于美术作品所表达的美感有更加深入的体 会,这样美术欣赏活动的效果更好,同时幼儿的审美能力也能得 到提高。

幼儿由于年龄的限制、经验的缺乏,对于信息的获取方式主 要来自感官的体会,所以“通感 ”对于幼儿能力的提升是一种极 为有效的方法。幼儿教师借助幼儿的这种特殊的特点,在进行美 术欣赏活动时,除了美术作品本身带给幼儿的感受之外,还可以 寻找与作品配套的音乐、舞蹈、文学作品等,这样幼儿能够体会 到听觉、动作的美感、感觉等多种感官带来的感受,通过这样的 多感官相互配合,幼儿能够对作品的内容有了解、作者所传达的 情感有体会、感悟。参考文献:

[1] 王晓莹 .  美术欣赏中通感的作用 [J]. 中外交流 , 2018, 000(008):27.

[2] 羌轶君 . 幼儿园音乐与美术 " 会通式 " 教学的 " 四变 " [J]. 生活教育 , 2019, 000(012):105-107.


摘录人:吴越




学习档案

             教师:吴越

子课题名称

基于审美通感构建幼儿园美术课程的基础研究

主题

“通感”在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中的应用探析

时间

2024.1

通感源自于古希腊语,指的是刺激某一感官,可引起其他区 域感官反应,形成两种及以上的感官感受,即为眼、耳、触、舌 等感觉之间的相互联通。在幼儿美术欣赏教育中,激发幼儿 通感可使之对美术作品的体验感加强,并提高美术欣赏能力。

在幼儿美术赏析中使用“通感”的应用探究

(一)促进美术与音乐的有效融合

众所周知,音乐、美术都是隶属于艺术范畴,具有较强融合  性。音乐的基础是乐符,有了高低的起伏、快慢的变化,才构成  了音乐的节奏、旋律。此外,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音乐涵括了音乐欣赏、歌唱  活动、打击乐活动及韵律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活泼好动为天性  使然,韵律活动这一可调动肢体运动的方式可使之更为活跃和愉 快。在组织美术作品欣赏活动时,教师可为幼儿提供展示自我的  机会, 比如通过舞蹈、打击乐活动等形式触发视觉与动觉的联通, 激发幼儿美术欣赏的兴趣。

(二)促进美术与文学的有效融合

美术欣赏活动的进行,主要是促进幼儿的情感激发,引导幼儿进行作品的联想、想象,进而在情绪、心灵上有更深的美感体 会。通常情况下,我们进行文学作品阅读时,脑海中会根据文章 的描写产生画面,这其实就是“通感 ”现象的具体反应。。在进  行幼儿美术欣赏活动时,教师借助音乐、舞蹈、文学等的相通之  处,通过“ 同感 ”的方式,促进幼儿听觉、感觉、视觉等各个感 官的作用,促进幼儿对于美术作品所表达的美感有更加深入的体  会,这样美术欣赏活动的效果更好,同时幼儿的审美能力也能得  到提高。


幼儿由于年龄的限制、经验的缺乏,对于信息的获取方式主 要来自感官的体会,所以“通感 ”对于幼儿能力的提升是一种极 为有效的方法。幼儿教师借助幼儿的这种特殊的特点,在进行美 术欣赏活动时,除了美术作品本身带给幼儿的感受之外,还可以 寻找与作品配套的音乐、舞蹈、文学作品等,这样幼儿能够体会 到听觉、动作的美感、感觉等多种感官带来的感受,通过这样的 多感官相互配合,幼儿能够对作品的内容有了解、作者所传达的 情感有体会、感悟。



主办单位:太仓市高新区镇洋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