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学习资料:在“玩美”中育美

作者: 时间:2025-03-05 点击数:

“玩美”中育美

——幼儿园视觉艺术课程实施策略及路径

张红艳

要:随着对幼儿艺术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幼儿艺术教育对促进幼儿艺术素养萌发以及全面发展的重要价值。我园根据建构主义理论 将幼儿经验、生活经历与美的感知欣赏、创造表现 进行链接,以美怡情,以玩育美,以美促学,以美育人,将幼儿感受世界的审美能力转变为内心需要和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进而形成行为的一种内在自 我调节能力,实现人格的健全完善和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视觉艺术;艺术通感;综合材料

依据2020年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 代学校美育工作意见》,基于其鲜明的艺术教育价 值导向,我园以“艺术通感+综合材料”为课程的立足点和新起点,通过“四种路径”构建育美环境,实践安吉游戏理念,形成“发现美——感受美——创 造美”的完整审美过程及体验,使幼儿园“玩美”艺 术课程实施落地,回应“要重视儿童用自己的方式 在艺术领域进行学习体验和探索,关注幼儿在艺术学习中的分享与交流,通过艺术对幼儿进行全人教 育”的时代发展新诉求。

、实施策略

艺术的本质就是审美。艺术活动开启以机体 感知觉为主的多通道艺术欣赏,帮助幼儿运用多种 感官的“沟通”“挪移”产生对事物的感知、体验、理解、情感,最终按照美的标准和规律表达释放审美想象与情感体验,达到幼儿建构自我肯定的满足感,实现在完整艺术活动中发展幼儿艺术能力的目标。

1.艺术通感成为幼儿艺术活动的“立足点”,贯 穿活动全过程。艺术通感以幼儿的整体生活经验 为背景,亲身感受和体验为基础,贯通幼儿生活、艺术活动以及周围环境,将触、嗅、味、视、听、动觉等 感官联通参与到美感活动之中,通过“感知体验、 表现创造、回顾反思”三个环节,将瞬间的感受内 化为可以回味且稳固的经验,并提供机会让幼儿 自主探索、自主选择材料进行创作;同时,在讨论  和欣赏作品中重新审视方案和材料工具的使用, 以激励式评价激发幼儿修改和深化自己的想法, 形成由艺术通感贯穿的从艺术欣赏、艺术表现到艺术评价的完整审美过程。

⒉综合材料运用作为幼儿视觉艺术活动的 “新起点”,支持幼儿内在表达。综合材料作为幼儿实现内心想法的媒介,起到了将幼儿头脑中的形象固定化的作用。幼儿的学习过程就是感受的过程,教师在幼儿不断尝试、调整、交流、解决问题、实现想法的过程中,关注并支持其艺术创造的 全过程。综合材料与艺术通感所共有的“综合性”,符合 幼儿的学习特点和方式,让幼儿“身处在美境、会欣赏美物、心中有美意”,从而获得全方位美的熏陶, 时刻展现美的创造,表现美的行为。

二、实施路径

基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于艺术领域的培养要求,我们以一 日生活空间环境中的随机 艺术欣赏,激发幼儿“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挖掘家长资源,“和幼儿一起感受、发现和欣赏 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认同幼儿的内 心表达,平等的心灵对话,让幼儿“喜欢进行艺术活 动并大胆表现”;融合各领域活动进行渗透性艺术 教育,让幼儿“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 多层面全方位的育美环境创设,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艺术经验。

1.一日生活艺术化( 一 日生活美)— — 将幼儿一 日生活作为艺术通感的源泉和对象。在户外运动、 学习生活、游戏体验、节日欢庆等活动中调动幼儿 多种感官,运用艺术性语言的交流分享,欣赏生活 中美的多种呈现方式,提升幼儿美的感受力。

2.支持性环境创设(共创环境美)— — 营造安 全、无竞争的心理环境;创设室内游戏环境、户外自 然环境以及创作材料收集等物理环境,鼓励幼儿多 种方式探索、使用材料及工具。

3 .有效的师幼互动(师幼互动美)— — 教 师 以《幼儿园质量评估指南》为行动指南,通过《3-6岁儿 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创造性艺术行为观察 指标》等文件了解幼儿艺术活动的关键经验和发展 进程,辅以激励性评价,接纳、尊重幼儿的自我表 达,支持幼儿内在释放的需要。

4.园外资源利用(家园共育美)——走出去,拓 展艺术生活场所,由家庭向社区、艺术场馆延展,引 导幼儿关注社会人文美、自然生态美,引发其亲社会、亲自然行为;请进来,共享家长艺术素养资源, 感受多元文化背景下美的不样态。

三、课程实施价值

1.以审美感知与表现创造为切人点营造生活艺 术气息。心美一切皆美!散步时的树叶,进餐时菜肴的色彩搭配,阳光下树叶光影的摇曳……我们关 注幼儿身边正在发生的一切,和他们一起打开艺术 通感去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引导幼儿沉浸于美 的环境、美的氛围,理解和接纳美的多种形式与多 元表达,感悟美的言行创造美好生活的意义。

以观念更新与行动调整为前提探索艺术活动 游戏化。我们吸收安吉游戏理念,相信儿童是天生 的艺术家,落实幼儿游戏观察与反思的教师工作要 求,调整幼儿一日作息,化零为整延长游戏时间;开 辟六大户外美术活动区域,活动空间由室内向室外 延展;收集生活废旧物件,提供影音电子设备,由传 统材料转向新媒介、新视野,拓展幼儿表达方式,满足幼儿通过艺术表现来完善自己内心世界、表达情 感和理解周围事物的需求。

3.以整体化过程和情感体验表达相结合实现幼儿全面发展。艺术是幼儿表达自我、抒发情感的需 要。我们追随幼儿兴趣,引发其艺术天性,将幼儿审美经验与情绪感受联系起来,支持幼儿内心主动 释放与表达,使他们在自主探索、自由表达的过程 中实现自我肯定,促其向真、向美、向善全面发展。“玩美”艺术课程的实施落地,让我们看到幼儿 艺术教育价值理念和目标从“为艺术”转向“为儿 童”;从专注于知识技能转向审美素养与人文素养; 从单科教学转向渗透融合;从关注教师怎么教转向 幼儿怎么学,积极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 的艺术表现和创造;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幼儿 敢于并乐于表达、表现;尊重幼儿运用艺术的方式 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所思、所感,让本能的“缪斯”在幼儿心中歌唱!

摘录者:杨姝姝

学习档案

             教师:杨姝姝

子课题名称

基于审美通感构建幼儿园美术课程的基础研究

主题

“玩美”中育美——幼儿园视觉艺术课程实施策略及路径

时间

2025.2

随着对幼儿艺术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幼儿艺术教育对促进幼儿艺术素养萌发以及全面发展的重要价值。我园根据建构主义理论 将幼儿经验、生活经历与美的感知欣赏、创造表现 进行链接,以美怡情,以玩育美,以美促学,以美育人,将幼儿感受世界的审美能力转变为内心需要和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进而形成行为的一种内在自 我调节能力,实现人格的健全完善和人的全面发展。

艺术的本质就是审美。艺术活动开启以机体 感知觉为主的多通道艺术欣赏,帮助幼儿运用多种 感官的“沟通”“挪移”产生对事物的感知、体验、理解、情感,最终按照美的标准和规律表达释放审美想象与情感体验,达到幼儿建构自我肯定的满足感,实现在完整艺术活动中发展幼儿艺术能力的目标。

艺术通感成为幼儿艺术活动的“立足点”,贯 穿活动全过程。艺术通感以幼儿的整体生活经验 为背景,亲身感受和体验为基础,贯通幼儿生活、艺术活动以及周围环境,将触、嗅、味、视、听、动觉等 感官联通参与到美感活动之中,通过“感知体验、 表现创造、回顾反思”三个环节,将瞬间的感受内 化为可以回味且稳固的经验,并提供机会让幼儿 自主探索、自主选择材料进行创作;同时,在讨论  和欣赏作品中重新审视方案和材料工具的使用, 以激励式评价激发幼儿修改和深化自己的想法, 形成由艺术通感贯穿的从艺术欣赏、艺术表现到艺术评价的完整审美过程。

 

基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于艺术领域的培养要求,我们以一 日生活空间环境中的随机 艺术欣赏,激发幼儿“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挖掘家长资源,“和幼儿一起感受、发现和欣赏 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认同幼儿的内 心表达,平等的心灵对话,让幼儿“喜欢进行艺术活 动并大胆表现”;融合各领域活动进行渗透性艺术 教育,让幼儿“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 多层面全方位的育美环境创设,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艺术经验。

 

 

 

 

 

 

 

主办单位:太仓市高新区镇洋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