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觉现象在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顾舒敏
传统的音乐教育多以听觉为主,而幼儿天性中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驱使他们渴望更多元的感官刺激。联觉现象,即一种感官刺激引发另一种感官体验的现象,为学前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全新的教育视角。联觉不仅拓展了音乐教育的维度,更在多感官互动中为幼儿创造了丰富而深刻的学习体验。
联觉在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㈠激发学习兴趣,发挥幼儿主体性
幼儿的认知特征决定了他们对于新奇和多样化的感官刺激有强烈的反应。通过听觉与其他感官的联觉,如视觉、触觉等,幼儿在音乐活动中能够体验到更为丰富和多样的感官刺激,这种多感官的体验能够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这种环境下,幼儿可以主动参与音乐活动,通过自主选择和表达来展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从而发挥其学习主体性。
㈡加深音乐体验,丰富幼儿想象力
对幼儿而言,该时期是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通过将听觉与视觉、触觉等感官结合,使得音乐不仅仅是通过听觉传递的信息,而是一个多感官的综合体验。这样的综合体验能够帮助幼儿更具体地理解和感受音乐的情感和内涵,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联觉体验的多样性和具体性契合了幼儿的认知特点,有助于他们通过形象化的感知过程来深化音乐体验,拓展想象力。
㈢刺激多感官参与,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
在学前期,幼儿对外界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逐渐形成,通过多感官的协调参与,他们能够更全面地感知和理解周围的世界。在音乐教育活动中,联觉现象能够将听觉与其他感官结合,形成综合的感官体验,帮助幼儿在多维度上理解和表现音乐。这样的体验使每个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点进行个性化的创作和表现,提升个性化的音乐感受力和表达能力。
联觉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运用策略
㈠听觉与视觉联觉,增强音乐形象感知
幼儿的认知特征表现在他们依赖具体形象思维来理解抽象概念。音乐作为一种抽象的艺术形式,单纯通过听觉很难让幼儿理解其内涵。将听觉与视觉联觉结合起来,可以将抽象的音乐内容通过具体的视觉形象表现出来,使幼儿能够通过视觉线索更直观地感知和理解音乐。同时,视觉刺激能够迅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增强他们的参与感。通过视觉与听觉的结合,幼儿能够更主动地参与音乐活动,在自主选择和表达中发挥其主体性。
例如,《动物狂欢节》是一首生动的管弦乐组曲,通过音乐描述不同动物的形象和动作。教师选用《动物狂欢节》中的段落进行教学,能够充分结合听觉与视觉联觉。在播放《狮王进行曲》时,教师展示一幅威严的狮子在森林中站立着咆哮的图片,表现出狮子的威猛姿态。接着,教师播放一段动画,画面中狮子在狩猎,快速奔跑,捕捉猎物,动作与音乐的节奏、强拍和重音相呼应。音乐中的重音和低音弦乐的雄厚声音,与狮子的威严和力量相呼应。教师引导幼儿注意音乐中的重音、节奏变化和旋律起伏,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结合,更直观地感知音乐中的力量和节奏。
又如在播放《大象》时,教师鼓励幼儿手绘大象的长鼻子、大耳朵等细节,增强幼儿对大象的理解。接着,教师播放一段纪录片,画面中大象在泥地中打滚、用鼻子喷水。大提琴的低沉音色与大象的动作相呼应,增强音乐的沉稳感。在播放《水族馆》时,教师展示一幅色彩斑斓的水下世界高清照片,表现出水族馆中各种鱼类的美丽与多样性。教师播放一段动画,各种鱼类在水中游动,海草随波摆动,气泡不断上升等画面,音乐中的高音部分和流动旋律,与水中生物的灵动与自由相呼应,幼儿可以更直观地感知音乐旋律的轻盈与流动。在每段音乐和视觉展示后,教师给幼儿提供画纸和彩笔,让他们自由绘画,表达他们在音乐中所看到和感受到的动物形象。幼儿可以选择画狮子的威风、大象的嬉戏或是鱼的灵动,通过绘画来表达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㈡听觉与动觉联觉,强化音乐节奏体验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具有对节奏和身体运动高度敏感的特点。通过听觉与动觉的联觉,可以将音乐的节奏感通过身体动作具体化,帮助幼儿在身体的参与中更好地理解和感知音乐的节奏。身体运动不仅能满足幼儿对节奏和运动的天然需求,还能通过动觉的自由表达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使他们在音乐与动作的互动中创造出新的联想和表现形式。这种方式能够使幼儿在身体活动中内化音乐的节奏和情感,丰富他们的想象力。例如,《彼得与狼》通过不同乐器和旋律描绘不同角色,教师可以让幼儿通过动觉联觉将音乐内化为具体的身体动作,增强他们的音乐体验和想象力。教师将幼儿分成不同的小组,每组扮演音乐中的一个角色,如彼得、小鸟、鸭子、猫、狼、爷爷和猎人等。
第一场景是“彼得与小鸟的早晨”,当弦乐奏出跳跃的音符时,扮演彼得的幼儿也做出跳跃的动作,表现彼得的活泼和勇敢。扮演小鸟的幼儿模仿飞翔和跳跃,随着长笛的旋律翩翩起舞。彼得与小鸟在森林中互动,通过跑跳和飞舞,探索周围的环境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出对彼此的友好和好奇。第二场景为“狼的出现”,扮演狼的幼儿模仿潜行和突然跳跃,当圆号奏出低沉的长音时,该幼儿做出缓慢而有力的潜行动作,表现狼的威胁。狼突然出现在“森林”边缘,吓跑了鸭子和小鸟。当音乐变得急促时,扮演动物的幼儿表现出慌乱的逃跑动作,狼则做出扑向猎物的动作。第三场景为“彼得的勇敢行动”,彼得和猫试图保护朋友们,教师播放彼得的主题音乐,弦乐旋律充满勇气。当弦乐奏出紧张的高音时,扮演彼得的幼儿做出快速的动作,设置陷阱,当音乐达到高潮时,其他角色幼儿一起做出捉住狼的动作。大家配合彼得的计划,利用树枝和绳子设置陷阱,成功捕捉狼,并呼叫猎人和爷爷。通过动作和音乐互动,表现出角色的合作和团结,也使得动作与音乐紧密结合。通过这样的联觉体验,幼儿能够在身体活动中内化音乐的节奏和情感,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同时在自主选择和表达中发挥主体性。
教师鼓励幼儿根据音乐和多感官体验,自由创作音乐故事。喜欢动手制作的幼儿可以用彩纸和胶水制作花朵。通过制作玫瑰花,幼儿将甜美的音乐旋律与花的香气和形状结合,表达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喜欢色彩搭配的幼儿可以选择不同的颜色涂色,表达他们对音乐的宁静和舒缓,如在绘制茉莉花时,用蓝色和绿色表现音乐的平静,用粉色和黄色表现音乐的温暖;喜欢装扮的幼儿可以用薰衣草制作和装饰面具,使用紫色、橙色等浓烈的色彩元素,表达他们对音乐的激情和能量。通过多感官的结合,幼儿能够更全面和个性化地体验和表达音乐的情感。
摘录者:吉晓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