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将至,随着气温的升高,病毒和细菌大量繁殖,同时夏季也是传染病的多发季节。为了让孩子们健康成长,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孩子的身体健康,愿宝贝们以最茁壮的身体迎接这个绚丽多彩的美好季节。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好幼儿夏季保健工作,共同为宝贝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常引起患者高热、头痛、咳嗽、咽痛等症状,病例以散发、轻症为主,流感病毒容易变异、传染性强,需要警惕散发病例引起的社区、校园传播或聚集性感染。
预防措施:疫苗接种。目前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尤其对老年人、儿童等更为有效。加强自我管理,生活作息要规律,适当的进行锻炼,增强抵抗力。经常开窗通风,勤洗手,在密集的公共场所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及时就医。
二、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主要在4-8月流行,主要症状为咽痛、厌食、发热,临床表现主要为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出小疱疹或皮疹,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应警惕校园的聚集性疫情。
预防措施:勤洗手,多开窗通风,保持家居、工作、学习场所的环境卫生和空气流通。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EV71感染引起的重症手足口病。家长应注意孩子玩具餐具的清洁卫生。衣物、玩具适当地进行消毒和日光的暴晒。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应常开窗和消毒,同时加强幼儿卫生教育,指导幼儿饭前便后勤洗手,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出现手、足、口腔、臀等部位皮肤黏膜的皮疹、疱疹和溃疡等症状,及时就医。
勤洗手:讲卫生、勤洗手。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病从口入。饭前便后、入园后或从户外进入室内后、进食前、如厕前后、接触眼鼻口前、接触污渍后、擤鼻涕后、咳嗽或打喷嚏后、佩戴和摘脱口罩前后、接触高频次公共用品(电梯按钮、扶手等)后、接触动物后、感觉手脏时等,要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要教会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
学习咳嗽、打喷嚏的礼仪:告知孩子如果要咳嗽或打喷嚏,应用纸巾遮住口鼻,并将污染的纸巾立即扔进有盖的垃圾箱,再用流动的清水认真洗手。如果来不及用纸巾,可以用弯曲的手肘掩护,然后认真清洗手臂。
选择适宜的衣服:巧穿衣。夏季选择宜吸汗、宽松、透气的衣服,纯棉制品最合适;穿浅色衣服会减少吸热,并且在视觉上更凉爽;家长可以在书包里多放两套衣服和几条隔汗巾,方便老师在幼儿园根据天气变化随时为孩子更换,衣服尽量宽松、透气、吸汗。室内公共场所温度过低时,可适当增加衣物,在傍晚散步或者野外行走时,尽量给孩子穿薄款长裤,防止蚊虫叮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