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教育知识: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作者: 时间:2025-10-11 点击数:

小班阶段(3-4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爆发期”。他们从简单的词汇叠加迈向完整的句子表达,开始渴望用语言来探索世界、表达自我。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的角色就是为他们创造一个温暖、积极的语言环境,成为他们勇敢开口的“助推器”。

一、了解小班幼儿语言发展特点

知己知彼,方能有效引导。小班幼儿的语言能力通常表现为:

词汇量激增:能掌握和理解更多的名词、动词和少量形容词。

句子结构简单:多为3-5个词的简单句,如“妈妈,去公园”。

表达不完整:经常出现“电报句”,如“宝宝,尿尿”(意思是“宝宝要尿尿”)。

发音不清:部分声母(如g/k, d/t)发音不准,俗称“奶音”。

爱模仿与重复:喜欢模仿成人的语言,并重复自己喜欢的词和句子。

沟通意愿强烈:开始尝试用语言来解决问题、表达需求和情感。

二、核心培养策略:创造一个“想说、敢说、有机会说”的环境

(一)做一名“话痨”且“有趣”的交流者

1. 平行谈话与自我谈话:

做什么,说什么。当孩子正在玩积木时,您可以说:“你在搭一个高高的塔吗?红色的积木放在上面了,真稳当!” 这能帮助孩子将语言与动作、事物直接联系起来。

说自己正在做的事:“妈妈正在切胡萝卜,咔嚓咔嚓,声音真清脆。”

2. 积极扩展与延伸:

当孩子说出不完整的句子时,用完整的句子帮他扩展。例如,孩子指着天空说:“鸟,飞。” 您可以回应:“是的,一只小鸟在蓝天上飞,飞得好高呀!” 这样既肯定了孩子,又提供了更丰富的语言示范。

3. 多提问,但少问“考验式”问题:

避免频繁追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这会给孩子压力。

多问一些开放式问题,如:“你看这个小兔子玩偶,它的耳朵长什么样?”“你觉得这朵花闻起来怎么样?” 即使孩子不回答,这些问题也能引发他的思考。

(二)成为孩子最好的“倾听者”

1. 给予百分百的关注:当孩子和你说话时,请蹲下来,看着他的眼睛,让他感受到你对他说话内容的重视。

2. 耐心等待,不打断:小班幼儿思维比语言快,经常需要时间组织语言。请给他足够的时间,不要急着替他把话说完。

3. 积极回应,鼓励任何尝试:无论孩子的表达是否清晰完整,都要先给予肯定和鼓励。“谢谢你告诉我这个!”“你说的很有意思!”这种正向反馈会让他们更愿意开口。

三、关键提示

正确对待发音不清:不要刻意纠正或嘲笑,只需用正确的发音重复一遍他的话即可。例如孩子说“吃多多”,您可以说:“哦,你想吃苹果啊,这个苹果很甜。”

创造与同龄人交流的机会:多安排孩子与小伙伴一起玩耍,在互动中,他们为了沟通会自然而然地运用和练习语言。保持自身语言的规范与优美:孩子是天然的模仿者,请使用文明、准确、生动的语言,成为他们最好的语言模板。警惕电子产品的“单向输入”:动画片和APP无法替代真人互动。它们缺乏双向交流,不利于孩子主动表达能力的培养。

培养小班幼儿的语言能力,并非一蹴而就的“课程”,而是一场融入生活的、充满爱与耐心的“陪伴”。当我们放下焦虑,用心去倾听,用游戏去引导,我们便会发现,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是这世间最动听的声音。


主办单位:太仓市高新区镇洋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