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教育知识: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作者:孙诗佳 时间:2024-12-02 点击数:

《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生活准备中指出: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助于幼儿做好入学后学习和生活的自我管理和服务,增强独立性和自信心。

那么培养4-5岁幼儿良好的自理能力到底有哪些目标呢?爸爸妈妈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每天按时睡觉和起床,并能坚持午睡。喜欢参加体育活动。不偏食、挑食、不暴饮暴食。喜欢吃瓜果、蔬菜等新鲜食品。常喝白开水,不贪喝饮料。知道保护眼睛,不在光线过强或过暗的地方看书,连续看电视等不超过20分钟。每天早晚刷牙、饭前便后洗手,方法基本正确。能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扣纽扣。能整理自己的物品。

一、建立生活规律

⒈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制定一份作息时间表,把幼儿一天的生活作出科学合理的安排,起床、睡觉、吃饭、学习、户外活动都应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

⒉作息时间一旦确定就要严格执行,长期坚持,不要因为家里来了客人或大人有活动就随意扰乱孩子的生活规律。

⒊当然,特殊情况下,比如节日、生日时,可以允许孩子自由一些,但事先必须申明原因和具体要求,让孩子明白这是特殊缘故,不至于在平日也提出要求而破坏常规。

二、制定行为

⒈家长可将良好的行为举止制定成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让幼儿通过反复执行内化成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性行为。例如:吃饭之前要洗手;吃饭时要坐在固定的位置,不许乱跑或边吃边玩;幼儿长到可以上桌了,应要求他等大人到齐后一起开饭;喜欢的菜不能拉到自己面前;每次要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吃完后把碗筷、椅子放好。

⒉自己玩过的玩具、看过的书要及时整理归位;未经允许不能乱动大人的东西;家里的电源插座、危险物品要教幼儿识别,禁止接触。

⒊家中来客要懂礼貌,大人说话不插嘴,客人面前不哭闹,乐意把玩具、食品拿出来与小客人一同分享;随父母外出做客要主动叫人、问好,不大声喧哗,接受礼物、食品要道谢,不得到主人许可不乱动人家的东西,绝对禁止随便开人家的抽屉。

⒋尊重长辈,与长辈见面要主动打招呼。做游戏、下棋要遵守既定的规则,不能因为怕输而耍赖。


主办单位:太仓市高新区镇洋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