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宋走到自然角,眼睛盯着摆放着各种植物的架子。他踮起脚尖,指着一个玻璃瓶问:“老师,这个萝卜的根怎么是白色的?”我走过来,说:“这是萝卜发芽后长出来的根呀,你看。”小宋凑近了仔细看,又指着另一个装着绿豆的瓶子问:“那绿豆的根是什么样的?”我说:“你仔细看看。”小宋观察了一会儿,说:“绿豆的根是细细的,白白的。”这时,其他几个小朋友也走了过来。语悦说:“我的绿豆也发芽了。”小宋问:“你的绿豆根长什么样?”语悦说:“我的绿豆根弯弯的。”小宋听了,又低头观察起萝卜的根,自言自语地说:“我的萝卜根是直直的,不一样。”他伸出手,摸了摸萝卜的根,小声说。我问:“你们知道根有什么作用吗?”小宋摇摇头,其他小朋友也摇摇头。老师解释道:“根可以帮助植物吸收水分和营养。”小宋听了,说:“原来根这么厉害呀!”他把玻璃瓶放回原位,又跑到其他植物旁边,仔细地观察起来。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看看还有什么不一样……”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科学领域的目标,5岁幼儿应能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小宋在自然角观察种子发芽的根生长情况,主动提问“萝卜的根怎么是白色的”,表现出对植物生长的兴趣和好奇心。同时,他通过观察绿豆根和萝卜根的不同,初步尝试比较和区分不同植物的根的特点,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但是,当老师问及根的作用时,小宋并不清楚,表明他对植物根部的功能认知还比较薄弱。
《指南》中指出,5岁幼儿应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小宋能用比较完整的语言描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如“绿豆的根是细细的,白白的”,表明其语言表达能力较好。但在与同伴交流时,小宋更多的是提出问题,倾听和理解同伴描述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幼儿对植物根部功能认知薄弱的问题,可以在自然角增设植物根部生长的图片、模型等辅助材料,帮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根的作用。同时,组织幼儿进行种植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植物的生长过程,加深对根部功能的理解。例如,种植水培植物,让幼儿观察根系如何从水中吸收养分,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
教师可以创设更多的交流机会。例如,在观察活动后,组织幼儿进行分享讨论,鼓励幼儿轮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察发现,并引导其他幼儿认真倾听、提出问题或补充说明。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合作观察任务,如两人一组观察同一植物的不同部位,然后互相交流分享,共同完成观察记录。
家长可以在家中与孩子一起种植一些简单的植物,如绿豆、蒜苗等,让孩子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根的作用。家长还可以与孩子一起阅读有关植物的书籍或观看相关的纪录片,丰富孩子对植物的认知。同时,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周围的植物,并与家人分享自己的发现,培养孩子对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