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丹桂飘香,我们迎来了天高云淡的秋季。这是一个舒适宜人的季节,但对于免疫力系统尚未完全成熟的中班幼儿(4-5岁)来说,秋季早晚温差大、气候干燥,也是各种疾病的高发期。为了让我们的小宝贝们健康、快乐地度过这个秋天,幼儿园和家庭需要携手合作,共同做好以下全方位的保健工作。
一、穿衣有讲究:“洋葱式”穿衣法
秋季最大的气候特点就是“早晚凉,中午热”,温差变化大。给孩子穿衣服,最忌讳的就是“一件到底”。
推荐“洋葱式”穿衣法:即像洋葱一样,给孩子穿多层薄衣服,而不是一件厚衣服。内层可选择透气吸汗的纯棉内衣,中层穿一件保暖的毛衣或马甲,外层再套一件防风的外套。这样可以根据室内外温度的变化,以及孩子活动量的大小,及时地增减衣物。
“三暖二凉”原则:保证孩子的背部、腹部和脚部温暖,避免着凉;同时保持孩子的头部和心胸部位相对凉爽,避免捂得过多导致头晕、胸闷或出汗后吹风感冒。
必备单品:一件轻薄的小马甲是秋季的“神器”,既能护住心腹,又不影响孩子手臂活动。同时,为孩子准备一双舒适透气的运动鞋和几双吸汗的棉袜,保护好小脚丫。
二、饮食巧调理:防燥润肺,“吃”出抵抗力
“燥”是秋季的主气,容易伤害幼儿娇嫩的肺脏,出现口干、唇裂、鼻出血、皮肤干燥、便秘等症状。因此,饮食调理至关重要。
多喝温水,少喝饮料:鼓励孩子定时喝温水,补充身体水分。可以用有趣的水杯吸引孩子,但切忌用含糖饮料代替。
多吃润燥生津的食物:秋季是丰收的季节,有许多当季的润肺佳品。例如:
水果类:梨(可蒸煮,润肺效果更佳)、葡萄、石榴、柑橘。
蔬菜类:莲藕、山药、萝卜、南瓜、银耳。可以多做一些汤羹类食物,如冰糖雪梨水、山药粥、南瓜糊、萝卜排骨汤等,既好消化又滋润。
营养均衡,忌食生冷:保证鱼、肉、蛋、奶等优质蛋白的摄入,增强抵抗力。同时,减少生冷、油腻、辛辣食物的供给,以免刺激幼儿肠胃。
三、起居需规律:保证睡眠,适度锻炼
规律的生活作息是孩子健康的基石。
保证充足睡眠:中班幼儿每天应保证10-12小时的睡眠时间(含午睡)。早睡早起,避免熬夜,有助于身体免疫系统的修复和成长激素的分泌。
勤洗手,讲卫生:教育并督促孩子养成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第一时间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洗手的好习惯,这是预防手足口病、轮状病毒等传染病的首要防线。
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即使天气转凉,也要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滋生。
坚持户外活动:选择阳光明媚的上午或下午,带孩子进行适度的户外锻炼,如散步、跑步、玩球、做操等。多晒太阳可以促进钙质吸收,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四、疾病早预防:识别常见秋季传染病
秋季是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的高发期,家长和老师需了解常见疾病的症状,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流行性感冒:注意与普通感冒区别,流感通常起病急,伴有高烧、全身酸痛、乏力等症状。最有效的预防方式是按时接种流感疫苗。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传播。注意观察孩子手、足、口、臀部有无红色皮疹或疱疹,一旦发现,立即就医并隔离。
秋季腹泻:多由轮状病毒引起,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如果孩子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要及时补充水分,防止脱水,并及早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