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保育知识:幼儿秋季入园适应与健康防护

作者: 时间:2025-09-09 点击数:

新学期开启,中班幼儿虽已具备一年入园基础,但经过漫长假期的放松,无论是生活节奏还是心理状态,都需要重新调整以适应集体生活。同时,秋季气候特点鲜明,气温逐渐下降且昼夜温差明显,空气也愈发干燥,幼儿的呼吸道和肠胃系统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做好此阶段的保育工作,是帮助幼儿平稳度过适应期、保障身体健康的核心。

一、入园适应:关注情绪与作息,建立安全感

1.作息调整与衔接:假期中,幼儿往往会形成晚睡晚起、饮食不规律的习惯。开学前一周,需通过家园配合,协助家长逐步调整幼儿作息——每天固定早睡时间(建议20:30前)和早起时间(建议7:00左右),确保幼儿每天获得10-11小时的充足睡眠,让身体提前适应幼儿园的作息节奏。入园后,早晨可通过轻柔的音乐、有趣的晨间绘本阅读等方式唤醒幼儿,避免因突然的作息变化导致幼儿抵触入园。

2.情绪疏导与安全感建立:部分幼儿经过假期后,可能会出现短暂的“二次入园焦虑”,表现为哭闹、黏人、不愿与同伴互动等。入园时,老师需主动上前迎接,用亲切的语气问候(如“好久没见啦,你假期有没有好玩的事和老师分享呀?”),并通过晨间小游戏(如“手指谣互动”“找朋友抱一抱”)转移幼儿注意力,缓解焦虑情绪。对于情绪波动较大的幼儿,可允许其暂时携带熟悉的物品(如小玩偶、小毛巾),同时安排性格开朗的同伴主动与其互动,帮助幼儿快速融入集体。在日常活动中,多给予幼儿肯定与鼓励,如“你今天自己整理了小椅子,进步真快!”,让幼儿在集体中获得归属感与自信心。

二、健康防护:聚焦秋季常见问题,做好预防措施

1.呼吸道疾病预防:秋季是流感、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需从环境清洁与习惯培养两方面入手。每日早晨入园时,老师需对幼儿进行简单的健康检查,观察幼儿是否有发热、咳嗽、咽痛、精神萎靡等症状,若发现异常,及时与家长沟通并做好记录。班级内每天需进行两次全面清洁消毒:早晨入园前,用含氯消毒剂(浓度按说明调配)擦拭桌面、椅子、门把手、水龙头等高频接触部位;放学后,对玩具、图书进行清洗消毒(毛绒玩具可晾晒,塑料玩具用消毒剂浸泡后冲洗干净),被褥每周晾晒1-2次,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杀菌。同时,保持教室通风换气,每天上午10点前、下午3点后各通风一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降低室内病菌浓度。此外,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用过的纸巾及时扔进垃圾桶),没有纸巾时用手肘遮挡;饭前便后、户外活动后用“七步洗手法”认真洗手,搓揉时间不少于20秒,确保手心、手背、指缝、指尖、手腕等部位都能清洁到位。

2.皮肤与肠胃护理:秋季空气干燥,幼儿皮肤容易出现干裂、瘙痒等问题。每日午休后,可为幼儿涂抹儿童专用润肤露,重点护理面部、手部等暴露部位;户外活动前,提醒幼儿戴上薄款手套,避免冷风直吹皮肤。饮食方面,经过假期的“放纵”,部分幼儿可能存在挑食、偏食或暴饮暴食的情况,需逐步调整饮食习惯。为幼儿提供清淡、易消化且营养均衡的餐食,早餐以温热的粥品(如小米粥、南瓜粥)搭配鸡蛋、全麦面包为主,午餐和晚餐包含足量的蔬菜(如西兰花、胡萝卜、菠菜)、优质蛋白质(如清蒸鱼、鸡肉、豆腐)和适量主食,避免过多油腻、生冷、辛辣的食物,减轻幼儿肠胃负担。鼓励幼儿自主进餐,不催促、不强迫,对于进食较慢或挑食的幼儿,可通过趣味讲解食物的好处(如“吃了胡萝卜,眼睛会更亮哦”)、改变食物的造型(如将蔬菜做成小动物形状)等方式,激发幼儿的进食兴趣,同时培养幼儿不浪费食物、安静进餐的好习惯。

主办单位:太仓市高新区镇洋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