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教育知识:中班幼儿规则意识与社交能力培养

作者: 时间:2025-09-09 点击数:

新学期是中班幼儿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相较于小班,中班幼儿的自我意识和交往需求进一步增强,但规则意识和社交技巧仍需系统引导。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能帮助其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提升社交能力,则为幼儿未来的人际交往奠定基础,二者相辅相成,是此阶段教育工作的重点。

一、规则意识培养:从“被动遵守”到“主动认同”

1.共同制定规则,增强参与感:在班级日常管理中,避免老师单方面制定规则,而是通过集体讨论的方式,与幼儿共同制定简单易懂、贴近生活的班级规则。例如,围绕“如何爱护玩具”“进餐时要注意什么”“户外活动怎样更安全”等话题,引导幼儿积极发言,将幼儿的想法整理成具体规则(如“玩具用完要放回原来的位置”“吃饭时不说话、不挑食”“玩滑梯要排队,不推挤小伙伴”),并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如画上玩具放回架子的图案、排队的小人)张贴在教室显眼位置(如玩具区、餐桌旁、活动室门口),方便幼儿随时查看和记忆。在制定规则的过程中,幼儿不仅能理解规则的意义,还会因为“自己的想法被采纳”而更愿意主动遵守规则。

2.结合日常场景,强化规则执行:将规则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在具体场景中引导幼儿遵守规则。晨间入园时,提醒幼儿主动向老师和同伴问好,将书包、外套整齐放在指定位置;集体活动时,要求幼儿举手发言,不随意打断他人说话;区域活动结束后,带领幼儿一起整理玩具,检查是否有遗漏的物品。在执行规则时,采用正面引导为主、批评教育为辅的方式:当幼儿遵守规则时,及时给予具体的表扬(如“你今天玩完积木后,主动把积木放回了架子上,还帮小伙伴整理了拼图,真是爱护玩具的好宝宝!”),让幼儿明确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若幼儿违反规则,不直接批评指责,而是耐心询问原因(如“你刚才为什么要抢小伙伴的玩具呀?”),引导幼儿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思考“怎样做才对”(如“如果想玩小伙伴的玩具,可以礼貌地问‘我能和你一起玩吗?’”),帮助幼儿从内心认同规则,而不是单纯害怕惩罚。

3.利用游戏渗透,加深规则理解: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规则的重要性。例如,开展“交通小达人”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分别扮演司机、行人、交警,模拟过马路、红灯停绿灯行的场景,在游戏中掌握交通规则;玩“整理小能手”竞赛游戏,将幼儿分成小组,比赛谁能最快、最整齐地整理好指定区域的玩具,在竞争中强化“物归原处”的规则意识。游戏结束后,组织幼儿分享感受,如“刚才玩交通游戏时,大家都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规则,所以没有‘交通事故’,玩得很开心对不对?”,让幼儿在体验中明白,遵守规则能让活动更有序、更安全。

二、社交能力培养:从“自我中心”到“合作共享”

1.开展自我介绍与分享活动,打破交往壁垒:新学期初期,部分幼儿可能对同伴感到陌生,或不敢主动与他人交流。组织“自我介绍分享会”,让幼儿轮流站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的名字、年龄、喜欢的食物、假期里的趣事等,对于胆小的幼儿,老师可在一旁提示、鼓励,帮助其完成介绍。分享会结束后,鼓励幼儿向感兴趣的同伴提问(如“你也喜欢恐龙吗?我家里有很多恐龙玩具”),搭建同伴间交流的桥梁。此外,定期开展“玩具分享日”活动,让幼儿带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到幼儿园,与同伴分享玩具的玩法,在分享过程中,引导幼儿学会礼貌沟通(如“我能玩一下你的玩具吗?”“我们可以一起玩吗?”),同时体验分享带来的快乐。

2.设计小组合作游戏,提升协作能力:中班幼儿已具备初步的合作意识,但缺乏有效的协作方法,需通过针对性的游戏活动进行引导。例如,开展“小组拼图比赛”,将幼儿分成4-5人一组,每组发放一幅较大的拼图(如20-30片),要求小组共同完成。游戏前,引导幼儿讨论分工(如“谁负责找边缘的拼图块,谁负责拼中间的图案”);游戏过程中,老师巡回观察,当小组出现矛盾(如争抢拼图块、意见不统一)时,及时介入引导,如“大家都想拼这一块,怎么办呢?不如轮流来,先让小明试试,等会儿再给小红拼好不好?”“你们觉得这样拼不对,那可以一起看看拼图的图案,找找线索呀”,帮助幼儿学会倾听同伴想法、协商解决问题。又如,玩“接力运小球”游戏,每组幼儿依次用勺子将小球从起点运到终点,中途小球掉落需重新开始,在游戏中,幼儿需要相互提醒(如“小心一点,慢慢走”)、相互鼓励(如“加油,就差最后一个啦”),明白“只有大家都努力,小组才能获胜”,逐步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3.抓住生活契机,渗透社交教育:生活中的小事是培养幼儿社交能力的最佳场景,需善于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午餐时,鼓励幼儿互相传递餐具、分享餐后水果(如“你喜欢吃苹果吗?我可以分一半给你”);午睡后,引导幼儿互相帮忙整理衣物(如“你能帮我拉一下拉链吗?我也帮你叠被子”);户外活动时,当幼儿想借同伴的玩具,提醒其使用礼貌用语(如“请把你的皮球借我玩一会儿,好吗?玩完我就还给你”);当同伴遇到困难(如积木倒了、鞋带开了),鼓励幼儿主动帮忙,如“你需要帮忙吗?我可以和你一起搭积木”。在这些日常互动中,幼儿能逐渐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友好相处,社交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同时,老师需及时肯定幼儿的积极行为,如“你主动帮小伙伴整理积木,真是个热心的孩子!”,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善意被认可,进一步激发其与人交往的积极性。

 

主办单位:太仓市高新区镇洋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