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幼儿已完全适应集体生活,注意力更集中、表达欲望更强,此时重点培养观察力与表达能力,既能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兴趣,又能提升其语言组织与沟通能力,助力全面发展。
一、观察力培养:从“无意观察”到“有意探索”
1. 自然观察:捕捉秋季特色元素:10月树叶变黄、果实成熟,是引导幼儿观察自然的绝佳时机。组织“秋季自然探索”活动,带幼儿到园区内观察树木变化——让幼儿触摸不同树木的树皮(光滑的梧桐树皮、粗糙的榆树皮),对比不同树叶的形状(枫叶像手掌、银杏叶像扇子)、颜色(绿色、黄色、红色),收集掉落的树叶和果实(如银杏果、橡果),带回教室制作“树叶标本”“果实拼图”。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如“枫叶的边边有锯齿”“银杏叶黄了,一吹就掉下来”,同时鼓励幼儿提问,如“为什么树叶会变黄呀?”,老师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解答(如“秋天天气冷,树叶里的养分不够了,就会变黄掉落”),激发幼儿观察兴趣与探索欲。
2. 细节观察:聚焦生活与游戏场景:在日常活动中设计细节观察游戏,提升幼儿观察的细致度。例如,开展“班级小侦探”游戏:提前在教室角落放置3-4件新物品(如小盆栽、卡通贴纸),让幼儿观察5分钟后闭上眼睛,老师悄悄拿走一件物品,再让幼儿睁开眼睛找出“少了什么”;或在绘本阅读时,让幼儿观察画面细节,如“小熊的衣服是什么颜色?它手里拿着什么?”。区域活动中,在建构区提供不同形状、大小的积木,引导幼儿观察“三角形积木能搭屋顶,长方形积木能搭墙壁”,在观察中发现物品的特征与用途。观察后,要求幼儿用完整的句子描述观察结果,如“我发现少了窗边的小盆栽,它是绿色的,有圆圆的叶子”,将观察与表达结合起来。
二、表达能力提升:从“简单表述”到“完整表达”
1. 语言表达:依托主题活动搭建平台:围绕10月“秋天”主题,开展多样化语言活动。组织“秋季故事会”,让幼儿分享与秋天相关的经历(如“和爸爸妈妈去公园捡树叶”“奶奶家的柿子熟了”),老师帮助幼儿梳理语言逻辑,引导其说出“时间、地点、做了什么、感觉怎么样”,如“周末我和妈妈去公园,捡了好多枫叶,我觉得枫叶很漂亮”。开展“词语接龙”“秋天的儿歌创编”游戏,以“秋天”为起点,让幼儿接龙相关词语(树叶、果实、丰收);结合熟悉的儿歌旋律,替换歌词创编新儿歌,如改编《两只老虎》为“枫叶枫叶,红了红了,真漂亮,真漂亮”,在趣味游戏中丰富词汇量,提升语言组织能力。
2. 情景表达:在交往与实践中锻炼:利用生活情景引导幼儿大胆表达。午餐前,让幼儿轮流当“小小报餐员”,介绍当天的菜品,如“今天的午餐有香喷喷的米饭、清蒸鱼和炒青菜,鱼很有营养,大家要多吃哦”;区域活动中,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如“我搭了一座秋天的房子,屋顶用的是黄色积木,像枫叶一样”。当幼儿与同伴发生矛盾时,引导幼儿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我不想让你抢我的玩具,因为这是我带来的,你可以问我‘能不能一起玩’”,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语言表达的逻辑性与条理性。此外,设立“每日分享时间”,让幼儿自由分享当天的心情、发现的趣事,老师认真倾听并给予回应,增强幼儿表达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