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秋意渐浓,气温持续下降,昼夜温差进一步拉大,幼儿易因受凉引发感冒、腹泻等问题;同时,经过一个月的适应,中班幼儿已逐步融入集体,此时需重点强化生活自理能力,为后续成长奠定基础。
一、秋季健康养护:防范温差与饮食调理并重
1. 温差适应与保暖护理:10月气温波动大,早晨和傍晚较寒凉,中午相对温暖,需为幼儿做好“分层穿衣”指导——内穿透气吸汗的纯棉衣物,外搭轻便外套,便于根据温度变化随时增减。户外活动前,检查幼儿衣物是否穿好,尤其注意颈部、腹部、脚部保暖,避免穿露脐装或单鞋;活动中密切观察幼儿状态,若出现出汗较多的情况,及时帮幼儿脱掉外套,防止出汗后受凉;活动结束后,迅速为幼儿穿上外套,擦干额头汗珠。此外,提醒家长根据天气预报调整幼儿入园着装,避免因衣物过厚或过薄导致幼儿不适。
2. 常见疾病预防升级:除延续秋季呼吸道疾病预防措施外,10月需重点防范轮状病毒等引起的秋季腹泻。班级内加强对餐具、水杯的消毒,每餐前后用沸水冲洗或高温消毒,便器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教育幼儿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如冰水果、未加热的剩餐),饭前便后必须洗手。若发现幼儿出现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立即隔离并联系家长接回,同时对幼儿接触过的物品进行彻底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另外,10月空气干燥,幼儿易出现口干、流鼻血等情况,可在教室放置加湿器(湿度保持在50%-60%),提醒幼儿多喝温水,每天饮水量不少于1000毫升,引导幼儿不抠挖鼻孔,预防鼻出血。
3. 饮食营养精准搭配:10月正值秋季进补好时机,饮食上需兼顾“润燥”与“营养”。为幼儿提供润肺润燥的食物,如银耳百合粥、梨汤、蒸南瓜等,缓解秋季干燥带来的不适;增加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牛肉、鸡蛋、橙子、猕猴桃等,增强幼儿免疫力。同时,延续自主进餐引导,重点培养幼儿“不剩饭、不挑食”的习惯,对于不爱吃蔬菜的幼儿,通过“蔬菜拟人化”讲解(如“吃了菠菜,就像大力水手一样有力量”)或制作“蔬菜小丸子”“彩色饭团”等创意餐食,激发幼儿进食兴趣。餐后引导幼儿自主擦嘴、漱口,逐步养成良好的餐后卫生习惯。
二、生活能力强化:聚焦自理与安全习惯养成
1. 自理能力进阶训练:中班幼儿需在小班基础上提升自理能力,重点训练“自主穿衣脱衣”“整理个人物品”。每日午睡前后,引导幼儿自己穿脱外套、鞋子,老师仅在旁辅助,鼓励幼儿尝试系鞋带(可先从魔术贴鞋子过渡)、扣纽扣;区域活动结束后,要求幼儿自主整理玩具、图书,将物品放回指定位置,如“积木放回蓝色筐,绘本摆回书架第二层”。设立“自理小明星”评比栏,对能独立完成任务的幼儿贴星星奖励,激发幼儿自主意识。此外,训练幼儿自主整理书包,每天离园前,引导幼儿将水杯、换洗衣物、作品等有序放进书包,培养收纳习惯。
2. 户外活动安全防护:10月天气晴朗,户外活动频次增加,需强化幼儿安全意识。户外活动前,检查场地是否有碎石、积水等安全隐患,提醒幼儿穿防滑运动鞋;活动中,明确户外活动规则,如“不追逐打闹”“不从高处往下跳”“玩器械时排队等待”,老师分组看管,确保每位幼儿都在视线范围内。针对10月常见的落叶,提前告知幼儿“不捡地上的不明果实、不触碰腐烂落叶”,避免误食或接触虫卵引发过敏。活动后,引导幼儿自主检查身体是否有划伤,及时处理小伤口,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