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冰棍建构记

作者: 时间:2025-03-10 点击数:


益智区中投放了小木棒和夹子供孩子们进行探索。小鸣和皓皓在区域游戏时选择了这一活动。

一开始,小鸣选择了木夹子,皓皓选择了燕尾夹。他们各自选择了一个位置坐下来,然后开始拼搭。小鸣先拿了一根小木棒,然后拿了几个夹子,他将夹子依次夹在一根小木棒上。夹完后,他拿起小木棒甩了甩,夹子稳稳地在小木棒上,没有掉下来。小鸣从小木棒上将刚才的夹子拿下来,从框子里又拿了一根小木棒,然后将两根小木棒的一端叠在一起,形成90°夹角。这时,他拿了一个木夹子,将小木棒的连接处夹住,然后他举起来看了看。他的手拿在下面竖着的小木棒上,就在他举起来的时候,上面的小木棒突然往下歪了一下。小鸣将夹子和小木棒拆开,放在桌子上。思考了一会儿,他拿了一蓝一红两根小木棒,将它们上下叠在一起,用一个大木夹子夹住。用相同的办法,小鸣又制作了两个一样。接着他又拿了两个大木夹子,一左一右夹住三组木棒的两边。小鸣看了看,又拿出一根红色的小木棒,他将最开始的三个小木夹子都拆了下来,把它们都夹到了新拿的红色小木棒上,最后再夹回原先的三组木棒上。我看着小鸣的作品,问:“你这是完成了吗?”“嗯,我搭了一个战斗机。”小鸣说。

不同于小鸣,皓皓前期已经操作过这些材料。所以他一开始就有自己的想法。他很快从盒子里拿出自己要的材料,将小木棒两两叠在一起,形成一定的角度,然后用燕尾夹夹住。夹完后,他尝试将作品在桌子上立起来,失败了。“咦?怎么回事?”皓皓自言自语了一句。他开始尝试将燕尾夹两侧的不锈钢手柄摆成一定的角度,然后再立在桌子上。一开始,燕尾夹立住了,但就在皓皓往小木棒上继续夹夹子的时候,燕尾夹一下就“劈叉”了,皓皓的作品一下就倒了。皓皓把燕尾夹拿下来,尝试着换了个方向,开口向上夹在小木棒上,两边的不锈钢手柄往下掰。这样改变之后,皓皓再将作品立起来,就稳了很多。皓皓开心地笑了。他再次拿了一个大木夹子,夹在斜着的小木棒前面,夹好后,他调整了一些木夹子的角度。看着皓皓的作品,我忍不住问:“你是在调整角度吗?”“是的,我要做一匹大马。”皓皓说。“这个是马的头,这个是马的脖子,这个是马的身体,我还要给它做一些装饰和马腿。”好好介绍完自己的想法,又投入了创作中。最终,他做出了一匹马。

《指南》在科学领域中指出,大班幼儿应“能探索并发现常见的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或影响因素。”在活动中小鸣通过操作不断探索夹子与小木棒连接的稳定性。在探索初期,小鸣尝试用夹子与单根小木棒组合,将夹子夹在小木棒上并甩动,观察其稳定性。之后尝试用夹子连接两根小木棒形成夹角,但是在举起来观察的时候,小木棒歪斜了。于是,他选择更换方法,将两根小木棒上下叠放用大木夹子固定,成功制作出三组相同的结构,再用大木夹子组合成更大框架,最后还添加装饰完善作品。在这个探索过程中,小鸣的展现出初步的空间感知和对几何图形认知。

而对于皓皓,能够从他的整个操作过程中看出他的科学探究能力满足大班幼儿“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并描述不同种类物体的特征或某个事物前后的变化”这一水平。这个活动对于皓皓来说不陌生,因此皓皓凭借前期操作经验,快速选择材料搭建,用燕尾夹连接小木棒形成一定角度,在尝试将作品立在桌上失败后,尝试调整燕尾夹不锈钢手柄角度,再次失败后改变燕尾夹方向成功让作品稳定,之后继续添加夹子和调整角度完成“大马”创作。

针对小鸣和皓皓在活动中的表现,我将提供以下支持,推进他们后续活动的顺利和深入开展。

⒈幼儿当前的作品还停留在平面的阶段,特别是小鸣的。后续,可以通过图示、教师讲解等方式,引导幼儿尝试探究搭建立体的作品。比如,可以引导小鸣思考,在战斗机的机舱底部加两个轮子是不是就可以让战斗机立起来了。或者可以为飞机搭建出一个机舱,让战斗机看起来更加的饱满。

⒉幼儿在搭建过程中已经表现出对与稳定性的探索,因此在后期我会引导幼儿去做这个方面的专门探究。例如,给他们提供足够的小木棒和夹子,以便于他们能够使用垒高的方式搭建出较为高层的作品。





主办单位:太仓市高新区镇洋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