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记录:
今天菡菡选择了陶泥区活动一开始,她告诉身边的小朋友她要捏一朵花,她先是拿起了一团陶泥,随意将它按压起来;接着,就利用手心将一团陶泥变成一个小圆球;之后,就用手心将它压扁,然后,用同样的方式做了好几个小的,最后,想将他们拼贴起来的时候发现老是弄不住,于是就问我:“老师,我这个粘不住,他老是会坏掉。”我说:“你要在这个两个拼贴的地方在加点泥。”于是,菡菡根据我的办法重新制作,发现自己没有成功,就做了个杯子。然后晒干之后,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上釉。
情况分析:
指南中指出“大班的幼儿用多种工具、材料或者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玩泥是孩子的天性,对于软软黏黏的陶泥,他们充满了创作的欲望,用手去揉、搓、捏、插、撕、拧、接、压等过程完成了作品。对于菡菡来说,她已经开始有更多的想法和创意,他们的泥塑作品就在很好的反映着他们的创意。但是因为陶泥他们玩的也不是很多,所以当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主动和老师说她的问题,但是当依然没办法解决后,就选择了放弃,去选择制作简单的物品。
后续指导:
⒈在游戏分享环节,与孩子们一起观看本次活动的照片或视频,一起讨论活动中孩子们的行为,表扬他们活动中的好行为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指导孩子们学习交往的基本规则和技能,让他们体验群体活动的乐趣。
⒉在环境创设中,给他们多准备一些示意图,让他们通过图片、小伙伴的讲解、老师的引导中,多了解玩黏土的技巧。
⒊注重陶泥工具的投放。工具不同,玩法也不同。根据班级幼儿对陶艺技法的程度和兴趣,逐渐投放相应的工具和材料,探索陶艺的更多玩法,让孩子们更加喜欢陶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