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莹莹坐在桌子前,捏起一根竹篾当 “地基”,把五六根竹篾并排铺好,指尖按得紧紧的。“先压一根,再挑一根。” 她嘴里念叨着,拿起另一根竹篾从下往上穿。竹篾卡在中间,她皱着眉扯了扯:“哎呀,怎么卡住了?” 低头瞅了瞅,发现是下面的竹篾没放平,伸手把歪的竹篾拨正,“这样应该就好了。”这次竹篾顺利穿过去,莹莹眼睛亮了亮,又拿起一根:“压一,挑一…… 不对,刚才是哪根压了?” 她用小手指着竹篾数,“一、二,这根该挑了!” 穿到末尾,竹篾松松垮垮,她撅着嘴拽了拽两端:“怎么不紧呀?是不是刚才没按牢?” 说着重新按住开头,慢慢把竹篾往中间推,“这样就密啦!”
《指南》中健康领域提到:“精细动作与自我调节能力发展”,莹莹用手指捏取竹篾、调整竹篾位置、将竹篾穿入缝隙等动作,符合《指南》中“5-6 岁幼儿能熟练使用筷子,能沿轮廓剪出由曲线构成的简单图形,边线吻合且平滑”的相近要求,体现其手部小肌肉群控制能力、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为今后书写、使用工具等打下基础。当竹篾卡住、编织松散时,莹莹未出现烦躁放弃,而是皱眉观察、尝试调整,最后成功编出格子,符合 “能在较热或较冷的户外环境中连续活动半小时以上”“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游戏或其他活动” 的要求,展现出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与任务坚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