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将处理掉全部刺的仙人掌投放到自然角,并新增放大镜工具。随后,老师组织幼儿讨论仙人掌的种植与实验方法。小择积极参与,提出可以把仙人掌分别放在湿土和干土中进行对比种植的想法。在孩子们纷纷表达自己的建议后,老师肯定了大家的想法,同时提出了“与仙人掌嫁接”这一新颖主意。小择听到“嫁接”这个词,摸了摸脑袋,疑惑地问:“什么是嫁接?”老师看出孩子们对“嫁接”充满困惑后,开始给孩子们讲解嫁接的相关知识。
依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大班幼儿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思维虽开始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仍依赖具体事物与经验。小择能结合自身对植物生长与环境关系的粗浅认知,提出湿土、干土对比种植的方法,体现出他在已有经验基础上对事物发展的初步逻辑推测。而当听到“嫁接”这一超出其日常经验的抽象概念时,小择表现出疑惑,这也符合该阶段幼儿认知发展特点,即对脱离具体经验的抽象知识理解存在困难,需要借助具体的讲解与演示来构建认知。
从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来看,小择当前对植物种植的认知处于现有发展水平,即基于日常观察和简单逻辑推理的经验层面。“嫁接”概念则处于其最近发展区,是在成人(教师)引导下,小择能够尝试去理解和学习的新知识,为其认知向更高水平发展提供了可能。
《指南》中科学领域“能对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其相同与不同”“能根据观察结果提出问题,并大胆猜测答案”。
准备好适合嫁接的仙人掌(保留部分便于操作的结构)和其他可嫁接的植物(如蟹爪兰等常见嫁接植物),为幼儿进行现场嫁接演示。让幼儿通过直观的视觉体验和教师的清晰讲解,理解“嫁接”这一抽象概念,将抽象知识与具体操作相联系,帮助幼儿跨越现有发展水平与最近发展区的差距。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提供一些简单的嫁接工具和材料,引导小择和感兴趣的幼儿尝试进行仙人掌嫁接小实验。教师在旁观察,适时给予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巩固对嫁接的认识,同时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使幼儿在实践中深化对植物生长与繁殖方式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