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色彩与音乐之通感(联觉)的转化途径与实现
潘红莲 朱婷婷
摘要:以色阶与音阶的挪移转换,色音之间的调式应和与共鸣为基础,对色音通感的转化途径进行分类研究,得出色音通感量化的对应值,调式应和比色阶与音阶的转换更为广泛,更具适用性。另通过色音通感在建筑设计、互联网+、视觉设计中的应用分析,为色音通感的互通与实现提供良好借鉴。
关键词:色音通感;光效应;调式应和;蒸汽波风格
色彩与音乐的通感(联觉),即色音通感。英国艺术心理学家、剑桥艺术史学家贡布里希( 1909-2001)在《艺术与幻觉》一书中写道:“通感( synesthesia),又译联觉,是一种心理现象,即一种感觉会引起另一种感觉。”"色音通感,即色彩与音乐的联觉,它研究人自身视觉与听觉多种感觉器官,在感知过程中相互作用后引起的联想性知觉反应。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色音通感作为一种罕见的跨学科的现象研究,已历时五个多世纪。从十六世纪开始,人们开始进行各种技术与艺术的通感实验,从早期神学方面的“色彩音乐”方案,到接下来注重表达的光效应艺术(欧普艺术—OP—ART)、抽象电影等载体的“视觉音乐”,直至当代的色彩乐器、光色乐音综合电子控制装置,再到动画电影。以上色音通感观念与实验重点在于三条线索的研究:一是色彩与音乐之间是否存在必然的或物理的关联;二是在感官认知中,色彩与音乐之间是否有隐喻联系;三是色彩与音乐之间如何以物化的手法或新媒介来实现观念和实施通感的感化作用。
一、色音通感转化途径:色阶与音阶的挪移转换
颜色通过光波传播,声音通过声波传播。不同的光波长度形成不同的颜色,在人类可见的色光中,最长的波长是红色(780纳米),最短的波长是紫色(380纳米)。色相的明度与纯度结合形成色阶与色调。声波振动形成声音的强弱和颊率的高低,我们称其为音阶、音调2。那么,色阶与音阶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必然的或物理的联系?
中国古代就有传统五色“青、赤、黄、白、黑"对应于传统五声“角、徵、宫、商、羽”之说(见表1)。在《孙子兵法势篇》中,关于五色与五声之关系的表述是:五色与五声经奇正相配,有无尽变化,可彼此转换,互相为用 3。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派认为,“整个天体是一种和谐,可以用数量表示”。爱因斯坦,一般相对论的创始人,认为我们生活的世界可以由音乐音符或数学公式组成。从理论角度看,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基本上是以一些数的概念为基础的,这些概念必然是相通和兼容的。
英国物理学家牛顿认为,音阶中的七个音和光谱中的七个色,彼此可以进行挪移与转换(见表2)。
另外,心理学家金斯伯格在实验报告中指出:随着钢琴声低音到高音的变化,被测试者可引起色觉联想:黑—褐—深红—大红—深绿—蓝绿—青—灰─银灰[。如包豪斯教学体系奠基人保罗·克利的《歌手罗莎·素贝的声音结构》一画,正是以明亮的银灰色,象牙色与贝色展现歌手声音的高音结构,其耀眼色质与高亢音质互为转换。当然,这种色音通感会因人而异,存在一定的感知差异性,也就是说,人们在欣赏音乐时,其大脑产生的色彩意象,不是唯一的,也不是绝对的。
二、色音通感转化途径:色音之间的调式应和与共鸣
色彩的调式即色调,是色彩明度与纯度的综合表现,亦指在配色中对综合色彩指数的综合认定,包含主色与辅助色、点缀色等的整体关系。这种关系既有对比,又体现和谐,如同音乐的音调、旋律。音调由主音(调式的中心音)和辅音组成,形成一种和谐和对比的关系。色调的力度、光感层次和音调的节奏是一种综合的多感官应和反应。如颜色对应音符,色彩明暗层次对应音的高低,鲜艳度对应音的长短强弱,色调对应音调,色彩的平衡布局对应音乐的和声,色彩的叠加对应复调。
色彩和音乐的产生是外在“力”的物理效应。物体由于光线的照射反射出色彩,乐器因为振动而发出声音,色音之间的多觉应和之产生根源即在于此。色音通感量化的对应值,以调式应和比色阶与音阶的转换更为广泛,也更具适应性,如激昂的音乐对应强色调;抒情性的音乐对应高雅灰色调;节奏性强的音乐对应锐色调……。同时,色音通感不是色彩与音乐的生硬结合,而是承载于不同乐器的表演,视听语言依附乐器的演奏得到有效而完美的统一(见表3)。
从古希腊时代开始,人们就知道音乐的调式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情绪。他们认为:E调——安宁的旋律,D调——热情的旋律,C调——温和的旋律,A调——激荡的旋律。另外,在钢琴键盘的六个八度中,一个音符高低变化至少有六种,这种高中低有序的排列组合构成了音乐的变化与和弦,而一种颜色在“孟塞尔色立体”中一样有纯、明度变化(不少于七种),而且是纵横两个方向有序地排列,这与音符变化有着异曲同工之效用”。
色音通感体验过程使观众能够理解数据类主导知识与视觉之间的基本关系,将数据和知识原理(主导知识)与个人观念(隐含知识)联系起来,并为这些观念的相互作用和进一步实施提供必要的条件。
三、色音通感的互通与实现
(一)色音通感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兰阳博物馆是台湾省宜兰县的一个地方历史博物馆。该博物馆模仿当地头城镇乌石港边沼泽湿地的地势,将三角量体斜向插入土中,极具后现代极简建筑几何造型特征。兰阳博物馆外墙的材质选用多种花岗岩及铸铝板,经过不同表面处理与打磨,表现自然界侵袭礁岩的漫长过程,并融入兰阳平原四季更替的丰富意象。
值得一提的是,兰阳博物馆的建筑师姚仁喜为了将《四季》乐曲的音符安排在外墙材质上,选择了四种石材,包括深灰基调的“印度黑”“火山绿"“加利多利亚"“南非浅黑”,搭配“水冲”“平光”“复古”三种表面质感处理,组合成12种材质,代表12个全.半音(一个八度音阶)[6。而休止符以这四种石材的劈裂面为代表,穿插于曲目之间。在节拍的设定上,以30公分.60公分、90公分代表1/16拍、1/8拍和1/4或其他更长拍。休止符的部分,则不论拍子长短,皆为30公分。此应用于建筑设计的色音通感案例,体现了色彩(附着于材质)通过自身的呈现来表述音符、音律以及音乐(《四季》乐曲)本身的诉求,赋予冰冷的建筑更深刻的人文内涵与艺术魅力。
(二)色音通感在“互联网+”的应用
基于移动互联网科技的飞速发展,色音通感被应用到众多互联网软件的设计中,例如APPLE手机一款名为CLEAR的应用软件,其使用的每个按钮都伴随独立的功能,每一个独立的功能都代表一个独立的级别,每一个级别又有对应的色相和音调。用户在按钮时,生动有趣的色音通感交互动画便赫然而出,使用户体验达到从未有过的高度。可见,色音通感加强了手机交互功能的感知力度,更能促进生活所涉及的交互媒体行业的发展。
(三)色音通感在视觉设计中的应用
二十一世纪科技快速发展,人们的各种日常生活被网络自动化程序所覆盖,而这种大数据分析、AR技术、智能机器人的产生,使速率、故障、频闪、循环、级进、切分、渐次等跨时代的动力表征具有明显的抽象意义和音响特征,从而激发了某些试图表现这种科技文明转变的艺术流派的产生。他们尝试将电子音乐.频闪故障、迷离疯狂的生活记忆和由此产生的梦幻.骚动、孤寂、狂躁等合理状态表现在色音通感的时代艺术中。
如2010年初产生, 2014—2015年达到鼎盛的蒸汽波(Vaporwave)艺术,包含Indie Dance以及更宽泛的电子舞曲。蒸汽波风格艺术建立了一种乌托邦式的气场:音色技术上用噪音,迪斯科采样、怀旧、加上嬉皮气质表现低保真音质;蒸汽波形态需要一切曲线形的软绵绵的慵懒力;其色彩特点为迷离梦幻色彩风格。灵感来源于酒吧迪厅刺激眩晕模糊的灯光,明显的品红色与蓝紫色的色调,给人一种恋爱的感觉。具有典型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风情:故障明显的效果、复古的数码效果、象征自由放飞和迷幻的元素等。蒸汽波风格始于音乐,终于色彩,体现了迷幻色彩与电子音乐的色音通感与联觉,也说明了视觉艺术离不开时尚音乐、影像记忆等感知因子,以上的综合形式创作进一步证实了色音通感在人类认知中的重要性与普遍性。
四、结语
纵观历史,关于“色音通感的量化问题”争论颇多,就算牛顿的七个音阶和七个色彩可以对应的理论方案也没有达成最终共识。色音通感不如想象的那么简单,这说明了色音通感存在的复杂性。现代抽象绘画的创始人康定斯基曾经将抽象几何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分别标注色彩——红色、蓝色、黄色,以暗示色彩与形态性格上的共鸣共振。他还认为色彩、几何形与音乐之间存在各种联系,这使得他的抽象画以色彩与形态的“相互影响”诠释音乐的“和弦”。可见,感官认知不能脱离形态的束缚,各视觉元素在相互作用下影响着色音通感的生成。
综上所述,从色彩音乐到视觉音乐,色音通感为综合艺术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从十八世纪“音乐形状同构”实验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音流学”;从“光色艺术表演”到后来的艺术和舞台灯光艺术;从抽象电影到动态图形设计、音乐MV和动画艺术……-色音通感随着机电技术与数字技术的大发展,终成漫流激涌[”。因此,我们应该不断求索色音通感的本源,以此推动艺术类跨学科专业的发展。例如,第一,在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运用“色音对位法图表”来阐述色彩的双重感知。将音乐触发的人类感官兴奋点的色彩通过一定的手段(手绘、电脑制图等)记录下来,并以各种可能的形式进行结合,按一定次序叙述一个或一系列不同的感知印象,进而将保存下来的色彩信息有效地传递出去,帮助人们初步建立各自的隐性(音乐感知)色彩库,进而对显性色彩量化值进行深入理解与分析。第二,在设计心理学课程中开设“联觉专题”,对于联觉现象及相关艺术予以关注。打破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分开的局面,完成对色音通感的综合研究,即艺术通感基础理论研究与艺术同构、推广应用研究的结合。如将色音通感应用到图形色彩、舞台色彩、建筑色彩与环境色彩的设计中去。第三,在学院里成立“色音通感协会”,促进和推动有关联觉的知识教育和相关交流,打造富有创造力与革新精神的高等学府。
参考文献:
[1]E.H.贡布里希.艺术与幻觉[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
[2]黄建.音乐与色彩的联想关系:音与色的“通感"效应及实施方法上[J.音响技术,2009(11) :68-70.[3]潘红莲,李杰.论色彩通感在数字美术中的色调量化表述[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1) ;98-101.[4]张青霞.数学美的审美教育[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1) ;45-49.
[5]林红,杨丁.照明设计教学中显与隐的转化训练[J].装饰,2015(6);74-77.
[6]姚仁喜,吕恭安,等.兰阳博物馆[J.城市环境设计,2014(5):36-51.
[7]朱文涛.从“色彩音乐"到视觉音乐”:西方视听通感的观念源流与其早期艺术实验[J].美术与设计,2017(5):96-106.
学习档案
教师:李晓菲
子课题名称 |
基于审美通感构建幼儿园美术课程的基础研究 |
主题 |
论色彩与音乐之通感(联觉)的转化途径与实现 |
时间 |
2024.6 |
内 容 提 要 |
色彩与音乐的通感(联觉),即色音通感。英国艺术心理学家、剑桥艺术史学家贡布里希( 1909-2001)在《艺术与幻觉》一书中写道:“通感( synesthesia),又译联觉,是一种心理现象,即一种感觉会引起另一种感觉。”"色音通感,即色彩与音乐的联觉,它研究人自身视觉与听觉多种感觉器官,在感知过程中相互作用后引起的联想性知觉反应。 一、色音通感转化途径:色阶与音阶的挪移转换 颜色通过光波传播,声音通过声波传播。不同的光波长度形成不同的颜色,在人类可见的色光中,最长的波长是红色(780纳米),最短的波长是紫色(380纳米)。色相的明度与纯度结合形成色阶与色调。声波振动形成声音的强弱和颊率的高低,我们称其为音阶、音调。色音通感会因人而异,存在一定的感知差异性,也就是说,人们在欣赏音乐时,大脑产生的色彩意象,不是唯一的也不是绝对的。 二、色音通感转化途径:色音之间的调式应和与共鸣 色彩的调式即色调,是色彩明度与纯度的综合表现,亦指在配色中对综合色彩指数的综合认定,包含主色与辅助色、点缀色等的整体关系。这种关系既有对比,又体现和谐,如同音乐的音调、旋律。音调由主音(调式的中心音)和辅音组成,形成一种和谐和对比的关系。色调的力度、光感层次和音调的节奏是一种综合的多感官应和反应。如颜色对应音符,色彩明暗层次对应音的高低,鲜艳度对应音的长短强弱,色调对应音调,色彩的平衡布局对应音乐的和声,色彩的叠加对应复调。 三、色音通感的互通与实现 (一)色音通感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二)色音通感在“互联网+”的应用 |
(三)色音通感在视觉设计中的应用 综上所述,从色彩音乐到视觉音乐,色音通感为综合艺术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从十八世纪“音乐形状同构”实验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音流学”;从“光色艺术表演”到后来的艺术和舞台灯光艺术;从抽象电影到动态图形设计、音乐MV和动画艺术……-色音通感随着机电技术与数字技术的大发展,终成漫流激涌[”。因此,我们应该不断求索色音通感的本源,以此推动艺术类跨学科专业的发展。例如,第一,在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运用“色音对位法图表”来阐述色彩的双重感知。将音乐触发的人类感官兴奋点的色彩通过一定的手段(手绘、电脑制图等)记录下来,并以各种可能的形式进行结合,按一定次序叙述一个或一系列不同的感知印象,进而将保存下来的色彩信息有效地传递出去,帮助人们初步建立各自的隐性(音乐感知)色彩库,进而对显性色彩量化值进行深入理解与分析。第二,在设计心理学课程中开设“联觉专题”,对于联觉现象及相关艺术予以关注。打破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分开的局面,完成对色音通感的综合研究,即艺术通感基础理论研究与艺术同构、推广应用研究的结合。如将色音通感应用到图形色彩、舞台色彩、建筑色彩与环境色彩的设计中去。第三,在学院里成立“色音通感协会”,促进和推动有关联觉的知识教育和相关交流,打造富有创造力与革新精神的高等学府。 |
学 习 感 想 |
文章以色阶与音阶的挪移转换,色音之间的调式应和与共鸣为基础,对色音通感的转化途径进行分类研究,得出色音通感量化的对应值,调式应和比色阶与音阶的转换更为广泛,更具适用性。另通过色音通感在建筑设计、互联网+、视觉设计中的应用分析,为色音通感的互通与实现提供良好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