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儿童艺术潜能——幼儿园美术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
顾陆倩 李 豆
信任儿童艺术潜能是美术教育的基点和归宿。儿童感性的情绪便是天生携带而来的种子,隐埋在身体各个器官中, 表现为诗意直白艺术化的行为。这颗柔软又带有温度的种子跳跃在儿童艺术中。英国艺术理论家里德认为,在审美过程中,儿童心中存在着一种发生在意识层次以下的心理活动或过程,这便是他们与生俱来的艺术潜能。但是,在日常的美术教育中,成人往往忽视儿童艺术潜能的存在,或表现出明显的不信任,用成人千篇一律的标准衡量儿童的艺术能力,这反而遮蔽了他们与生俱来的艺术潜能。下面笔者就以大班美术主题活动“创意艺术标志”为例, 探讨在美术教育中如何信任儿童的艺术潜能,如何呵护他们的想象力,让天性诗意地表达自由地生长。
一、教学目标艺术化,尊重儿童的审美追求
如下表所示,修改后的目标更关注审美追求,这是标志的艺术需要,也是儿童美术教育的重要价值之一。儿童的艺术作品是其内心情感的诉说,他们的作品应充分展现其活泼、自由、充满想象和情趣的生命状态。目标的细化让幼儿的创作有了侧重点,自由的材料, 没有设计标志的限定,让儿童更为自在地联想与其生活紧密关联的标志,并乐于创造出属于个人的赋予深厚价值的创意标志。
修改前的目标中,标志设计张贴在走廊的儿童作品展示栏里,打印好的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禁止框里是儿童画的标志。成人规定了标志的使用范围、类型以及形状大小,不能超出底纸的边框。又在教学目标的最后一条提及“大胆设想,积极绘画”。 在这拘束的方寸间,要做到让儿童大胆地想象,积极地绘画, 对教师和儿童都是更高的挑战。目标的设定与材料的提供隐含了教师对标志设计的想象尺度,标志必须合乎现实理性的模仿,表现形式必须是科学客观的呈现。但在今天,人们已经无处不在地追求美的享受,标志不再是呆板的、冷漠的,那些独特、奇异、幽默、生动的标志更令人记忆犹新。满足儿童的审美情趣是标志的艺术需要,也是美术教育的重要价值之一。儿童的艺术作品是其内心情感的诉说,他们的作品应是充分地展现其活泼、自由、充满想象和情趣的生命状态。儿童敏锐的情感表达不应被忽视,列 夫·托尔斯泰用这样一句话来表示标志的内涵意义:“一个人为了把自己体验的感情传达给别人,于是在自己的心里重新唤起这种情感,并用某种外在的标志把它表达出来。”只有当设计师注入自身的情感情绪,这样的标志才有了独创性的意义,带给观者回味无穷的意境。
于是,笔者脱去标志的拘束外衣,以“创意艺术标志”为题,旨在激发儿童设计标志的创造力,用艺术风格塑造标志。在查阅了大量的艺术风格流派作品之后,笔者确定了以蒙德里安的风格为线索。蒙德里安的三原色和简单线条构成的抽象画面充满了轻快和谐的节奏感,其风格经常运用于平面设计中。大班儿童对明亮跳跃的三原色有着视觉的喜爱,他们也热衷于进一步了解该艺术风格,并将其应用于自己的创作中。
二、教学方法艺术化,激发幼儿的艺术通感
师:“在这幅作品上,你们看到了什么?”幼儿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有点像魔方,有很多格子。像是迷宫,有黑色的线。好像停车库。 好像一个格子的王国啊。”师:“你们都说了很多自己的感受,还有人说就像变成了一个格子王国,那在这个王国的国王叫蒙德里安。他是一个非常有名的画家,他还有一幅作品,我们来边听音乐边来欣赏。”播放百老汇音乐,欣赏《百老汇的爵士舞》作品,幼儿用动作表达对作品的联想。
在美术欣赏活动中,教师首先让儿童进行充分的审美感知,通过激发想象帮助其进一步与作品达成融合理解,黑格尔认为这种想象是最为杰出的艺术本领。“审美想象包含了主观情感的心绪、意境、典型、自由而丰满,美术欣赏才有了不确定性、多义性。”在审美欣赏中,教师尊重儿童 作为审美主体的独立性与判断力,认可儿童多元的艺术观点,补充相应的 知识,拓展儿童的鉴赏力。在欣赏中,教师借助音乐营造审美意境,当百老汇的爵士音乐响起,画面中星星点点明黄色的格子仿佛百老汇街头的霓 虹灯闪烁,点亮在这个空间中的每个人,让幼儿情不自禁地流动起舞步。 孩子们面露欣喜,轻轻摇摆做着或熟练或生疏的动作,心满意足。“在艺术欣赏过程中,视觉可以贯通其他所有的感官,在通感五角星中,它与听 觉共同形成了感知的基础,也是五官通感的主要方面。”南师大王丽教授 在其博士论文《艺术通感与儿童艺术教育研究》中论述了在艺术欣赏中, 儿童面前的画是鲜活的、有生命的,他们能唤醒身体的各种器官感受画 面,他们与画是一体的,一起活动。
三、分享讨论艺术化,倾听儿童的艺术语言
在美术活动的分享讨论环节,笔者记录了每位 “设计师”对于标志内涵的解释,并在活动结束后,拍摄了每一幅作品。教师没有像往常一样将儿童的作品张 贴在走廊的作品栏,而是用蒙德里安的作品为底纸衬托作品,辅以边框作为修饰并配有简单的文字介绍。我们对儿童作品的态度,就是儿童对艺术的态度。他们的艺术语言渴望被认可和尊重,当成人用艺术的眼光看待儿 童的作品,那么每一幅作品就释放耀眼夺目的光芒。随 后,教师们布置了一块展板在班级门外的走廊上,位置与儿童的视线齐平。摆放的第二天,也有老师提出:“这个板做得很好,但是应该放在墙上,这样来来往往 的人才能看到,而且这墙正好空着,放在地上也不好 看。”我们认为儿童艺术作品展览的意义是满足孩子成就感的同时,让孩子学会相互尊重、欣赏,也能让家长 蹲下身子倾听儿童的声音。每当家长接送孩子上下学时,笔者都能看见他们兴奋地蹲在地上向父母介绍自己 或同伴创作的标志。孩子们入班后,家长们也会驻足欣赏,饶有兴致地讨论。
成人在评价儿童美术作品时,常立足于高位用 理性的眼光衡量儿童的笔触,“乱七八糟”“不太像”“我看不懂”等评价用语成为成人与儿童艺术沟通的阻碍。但是,儿童艺术作品展览的意义之一也是希望成人尤其是家长能尊重与幼儿的平等地位,珍视幼儿的童年价值,解读儿童本真的心灵世界,以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发展。
在美术教育中,教师应以儿童的眼光审视问题,相信儿童的艺术潜能,尊重儿童自发的创作、荒诞的想象和不切实际的言语。他们诗意地栖居于这片土地上,赋予自己更广阔的世界,我们的教育不是绕过这鸟语花香的园地,带领幼儿径直地通向实用机械的社会,而是与他们一起触摸着星月与虫蝶,吸吮着花草与果香,热爱关注并创造新的世界。
摘录者:杨姝姝
学习档案
教师:杨姝姝
子课题名称 |
基于审美通感构建幼儿园美术课程的基础研究 |
主题 |
信任儿童艺术潜能——幼儿园美术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 |
时间 |
2024.9 |
内 容 提 要 |
信任儿童艺术潜能是美术教育的基点和归宿。儿童感性的情绪便是天生携带而来的种子,隐埋在身体各个器官中, 表现为诗意直白艺术化的行为。这颗柔软又带有温度的种子跳跃在儿童艺术中。英国艺术理论家里德认为,在审美过程中,儿童心中存在着一种发生在意识层次以下的心理活动或过程,这便是他们与生俱来的艺术潜能。但是,在日常的美术教育中,成人往往忽视儿童艺术潜能的存在,或表现出明显的不信任,用成人千篇一律的标准衡量儿童的艺术能力,这反而遮蔽了他们与生俱来的艺术潜能。下面笔者就以大班美术主题活动“创意艺术标志”为例,探讨在美术教育中如何信任儿童的艺术潜能,如何呵护他们的想象力,让天性诗意地表达自由地生长。 |
学 习 感 想 |
在美术教育中,教师应以儿童的眼光审视问题,相信儿童的艺术潜能,尊重儿童自发的创作、荒诞的想象和不切实际的言语。他们诗意地栖居于这片土地上,赋予自己更广阔的世界,我们的教育不是绕过这鸟语花香的园地,带领幼儿径直地通向实用机械的社会,而是与他们一起触摸着星月与虫蝶,吸吮着花草与果香,热爱关注并创造新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