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学习资料:色彩通感与高师学前美术教育

作者: 时间:2024-10-24 点击数:

⒈联觉、移觉和通感

学术界对于通感、联觉、移觉的概念界定莫衷一是,且往往将三个概念混为一谈,不同概念之间的区别非常模糊。但从其使用范围来讲,联觉经常用于心理学和语言学领域,而移觉和通感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则常用于文学艺术领域。当然,在一些对此不甚考究的论文和文章中,也常常将三者混用。

在此,我们先不冒然对三个词语进行主观的概念界定,而从其产生的生理机制开始谈起。

科学研究证明,人的不同感觉是由大脑的不同区域控制的,声音由听觉感应区把控,图像由视觉感应区把控,味觉由味觉感应区把控,嗅觉由嗅觉感应区把控,触觉由触觉感应区把控。但有时,两种不同的区域发生融合,于是便会出现有颜色的音符、有味道的声音。科学家利用核磁共振进行的试验研究表明:普通人在看到文字图像时,大脑皮层中与形状处理相关的区域被激活,而对图像一色觉联觉者来说,除上述区域之外,与颜色认知的相关区域也被激活。科学家认为,联觉者的大脑区域间可能存在更广泛的联系,这种相互联系可能存在于所有人的大脑中,但只有联觉者的被激活,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普通人不能直接感受到联觉,但是却可以通过想象将声音、图像、味道和气味结合起来了。

因此,我们可以将大脑不同感觉区域间被激活的、受到刺激后几乎同时产生的感觉联系称为联觉,而未被激活、须通过联想才能建立的感觉联系称为移觉。两者合起来统称通感。图可以更清楚地体现三者的关系和特点:




 

那么探究联觉对我们有什么现实意义呢?具有联觉的人拥有对世界的不同体验,这种能力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优势。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和艺术家都具有联觉能力,如爱因斯坦和康定斯基。爱因斯坦不仅是著名的科学家,而且具有很深的艺术和哲学造诣。在他紧张思索光量子假说和广义相对论的日子里,每当他遇到了困难,他就放下笔,拿起琴弓。那优美,和谐、充满了想象力的旋律,有助他对物理学的深思,引导他在数学王国里作自由,创造性的遐想。对他的科学创见和思想闪光,音乐往往起了催化作用。康定斯基具有音乐----色彩联觉能力,他可以十分清晰的“听见色彩”,这对他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使他成为“抽象艺术之父”。由此可见,联觉和一个人的创造力是相关的。联觉有利于记忆力的发展。俄罗斯的一位记者所罗门·舍列舍夫斯基拥有惊人的记忆力,他可以回忆起几年前记忆的各种方程式、不同语言的诗歌和长长的名单,原因是他具有5种感官的联觉能力,在看到文字符号时,会看到颜色、闻到气味,并产生其他连带反应,从而在大脑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记。

尽管联觉能力可以给个体带来很多优势,但并非每个人都有——大约每2000人当中只有一人具有联觉能力。科学研究表明,联觉能力主要与遗传基因有关,暂时未发现后天习得所起的作用。但是,后天的学习虽不能改变基因建立联觉能力,却可以发展我们的想象力。通过想象力加强不同感官间的联系,促进移觉能力的生成。

⒉通感的分类

前面我们根据通感的生理形成机制,分为联觉和移觉。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指的通感,主要是移觉,即借联想引起感觉的转移,以一种感觉表达另一种感觉。如我们有时会说某人“唱歌声音很甜”,甜本是味觉的一种感受,用来形容声音。即是以味觉通听觉,形象表达了唱歌声音的委婉动听;“热闹”“冷静”等词,也是采用的通感的手法,热、冷本是触觉感受,闹、静则是听觉感受,是以触觉通听觉。

根据不同感觉间的联系,我们可以将通感分为以下几种:同种感官内的不同感觉方面相通:如视觉感官内的形——色通感;两种感官相通:如视——听通感、视——嗅通感、视——味通感、听——嗅通感、听——味通感、嗅——味通感等;多种感觉相通:如色——听——嗅通感,形——色——味通感,形——色——味——香通感等。

本文主要研究色彩与视觉感官的其他方面以及其他感官之间的联系。

⒊色彩通感的概念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

色彩通感,指的是人们在色彩知觉过程中,因多种感觉器官相互作用而引起的联想性知觉。它包括色彩——形状通感、色彩——音乐通感、色彩——味觉通感、色彩——嗅觉通感、色彩——触觉通感等。

色彩通感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多有提及。宋代宋祁在《玉楼春》中谓:“红杏枝头春意闹”,本是视觉的“红杏”,却以听觉之“闹”字形容,生动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当然,我们也可以想象,如若这杏花不是红色,而是白色或粉色,那用这“闹”字也是不妥的。由此可以,古人早已通晓色彩和其他感官的联系。清代诗人严遂成《满城道中》中说:“风随柳转声皆绿,麦受尘欺色易黄。”声是听觉,绿属视觉,以视觉的绿写听觉的声,生动表现了风吹柳动的婆娑悦耳之声,仿佛声音里都带有浓重的绿意。王安石在《夜泊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也有一绿字,此处做动词用。春风本无形无色无味,可理解为触觉的感受,用视觉的绿字来形容,描绘出一幅春风融融、草木萌发的繁盛场景。

外国文学中也有通感的使用。如Oscar Wilde在《An Ideal Husband》中说“mauve Hungarian music(淡紫色的匈牙利音乐)”,用淡紫色来形容这匈牙利音乐,可见这音乐必定是浪漫、轻柔的。日本诗人松尾芭蕉也写过“比起石山石,秋风色更白”的诗句,以白色喻秋风,表现秋天的冷清萧落景象。

由此可见,色彩与听觉﹑触觉等的通感由来已久,古今中外都有。除了在文学作品中有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以色香味俱全来夸赞一道菜做得好,其中色居首位。若是颜色做得不好看或是直接做成肮脏之色,恐怕味道再好、香味再浓也是难以下咽的吧!

⒋色彩通感的内涵及其在高师学前教育中的应用

色彩通感除了在生活和文学中的广泛应用之外,在高师学前教育领域,也有重要作用。下面,我们就分别来了解一下色彩与形状、音乐、味觉、嗅觉、触觉等不同感觉的共通之处,以及它在学前专业学生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4.1色彩——形状通感

著名的色彩学家伊顿,将不同色彩给人的心理感觉,与不同形状给人的感受联系起来,形成了红、黄、蓝、橙、绿、紫六种基本色与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梯形、曲边三角形﹑椭圆形六种基本形的意义对应关系。其中,静止﹑稳定﹑庄重的正方形,同红色的重量感﹑安定感、庄重感一致﹔三角形的尖锐、冲动、缺乏重量感,与明澈﹑刺激性﹑轻量感的黄色相一致;不断移动的、柔软可爱的圆形,同透明、遥远又亲切的蓝色相称﹔温暖沉着的橙色,与梯形沉稳积极的个性相适合;平和安定的绿色与曲边三角形平稳安定﹑角度迟钝的感觉一致﹔柔和、高贵的紫色与椭圆形的感觉相一致。

形状和色彩,是学前儿童美术学习的两个方面。我们可以通过让幼儿比较﹑体味不同形状、色彩的不同感受,让幼儿做连线题,并能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和连线的理由,让幼儿不仅掌握形状和色彩,而且能体味不同形状。色彩的心理感受,并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

4.2色彩——音乐通感

英国著名音乐家马利翁说:“声音是听得见的色彩,色彩是看得见的声音”。色彩一音乐通感是最常见的一种通感,也最易在教学活动中结合起来。

一般情况下,色彩明度的高低与声音的高低呈正相关。强烈的色彩如亮黄色、鲜红色,具有尖锐、高亢的音乐感;暗浊色如深蓝﹑深灰具有低沉浑厚的音乐感。现代音像技术正是采用视觉和听觉等多媒体相结合的方法,展现丰富﹑新颖的视听效果。

康定斯基在《论艺术的精神》中对色彩和音乐的关系做出了比较详尽的描述:“蓝色是典型的天堂色彩……在音乐里,淡蓝色是长笛,深蓝色是大提琴,更深的蓝色是宽厚低沉的双管贝斯,最深的蓝色是管风琴……绿保持它特有的镇定和平静,纯粹的绿色是以小提琴纯粹而偏中的调子来表现的……白色具有沉寂的和谐,就像音乐里的休止符一样,它不是死一般的沉寂……黑色是死一般沉寂的内在和谐,它是由那些最后的终止线表现的,在其后出现的乐曲好像是另一个世界的黎明……淡暖红色和适中的黄色是喇叭的声音,响亮、刺耳、清脆……朱红听起来就像大喇叭的声音。或雷鸣般的鼓声……紫色在音乐里是英国号式木质乐器深沉的调子。”

我们可以将色彩与音乐的关系用下图表示:




 

幼儿园课程强调感觉和生活经验的整合性,色彩和音乐本身就具有很多相通的因素,将色彩和音乐整合在一起,更加有利于幼儿的综合发展。

一般情况下,可按照色彩与音乐各要素的对应关系安排教学活动。如我们可以将色彩与音乐的节奏旋律安排一节课,教师演奏一段有重复节奏的音乐,让幼儿运用⒉种或2种以上的色彩表现自己听到的节奏;作为“抽象主义之父”,康定斯基的很多作品都具有“音乐性”,我们可以选取其中的一些抽象画作品让幼儿来欣赏,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心灵的敏锐感应。在幼儿园音乐教室和表演区环境创设方面,也应考虑色彩与音乐的对应关系进行布置。

4.3色彩——味觉通感

色彩的味觉感受,通常与所食食品的色彩记忆相关。鲜红色使人想起辣椒,有辣味感;绿色、黄绿色使人想起未成熟的果实,有酸、涩感;橙色、淡黄色、浅棕色,粉红色使人想起成熟的瓜果,有甜味感。

一般来说,红、橙﹑中黄等暖色系色彩都能刺激食欲,给人以美味的感觉﹔相反,冷色调的颜色会抑制食欲。这也是很多餐饮店的店内装渍和灯光都采用暖色调的原因。

色彩―味觉通感在学前美术教育中的应用:我们可以让幼儿在色彩、味觉活动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如先对草莓﹑柠檬﹑咖啡﹑辣椒等进行观察、品尝,然后用不同的颜色去表现每种食品的味觉感受,低年龄段幼儿可以采用连线的方式进行配对。通过看一看、尝一尝、连一连、说一说的形式,体味色彩和味觉之间的微妙联系。

4.4色彩——嗅觉通感

色彩与嗅觉的关系大致与味觉相同,也是由生活联想而得。根据试验心理学的报告:通常红、黄、橙等暖色系色彩,容易使人联想到花的颜色,进而联想到花的香味;偏冷的浊色系,容易使人联想到腐败的事物,感到有腐败的臭味;深褐色容易联想到烧焦了的食物,感到有蛋白质烤焦的臭味。我们可以将这些色彩与嗅觉之间的对应关系用于教育实践。

同色彩一味觉在学前教育的应用差不多,我们也可以准备一些相关的实物或图片,先让幼儿形容一下这些实物的气味,然后低年龄段幼儿可以将不同的实物或图片,与不同的色彩进行配对活动,高年龄段幼儿可以借助不同的工具颜料、采用多样的技法去表现不同事物的气味。通过实物——嗅觉——色彩的观察、认识、表现过程,达到对事物由表及里的认识,强化感觉之间的迁移能力,提高想象力。

4.5色彩——触觉通感

色彩―触觉通感主要体现在色彩的冷暖﹑软硬、轻重等几个维度。

4.5.1色彩的冷暧感

色彩本身其实并无温度,冷暖本是用来形容身体的触觉感受的词汇,用冷暖形容色彩,是以视觉通触觉。一般来说,色彩的冷暖感主要取决于色相。红﹑橙﹑黄等颜色使人联想到太阳、蜡烛和火焰等,给人以温暖的感觉,称为暖色;蓝、蓝绿﹑蓝紫等颜色使人联想到海水、天空、冰川等,给人以凉爽感,称为冷色。

高师学前美术教学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用于提高自身审美,美化生活;一是用于指导未来的教育实践。色彩的冷暖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如水龙头上的红蓝标记,可以使我们很快区分并记住冷热水;大部分冷饮店的店面色调倾向于冷色调,大部分火锅店的店面色调倾向于暧色调;很多水饮料的包装外观都倾向于冷色调。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我们也可以将色彩冷暖的感觉融入,以便给幼儿创设较为舒适的心理环境。如夏天的墙饰和吊饰,可以以凉爽的冷色调为主,而冬天则应以温暖的暖色调进行装饰。

4.5.2.色彩的软硬感

色彩的软硬感与明度纯度和对比度相关。一般来说,亮色、灰色、弱对比色调给人以柔软的感觉,暗色、纯艳色、强对比色调给人以较硬的感觉。

色彩的软硬感,既可以融入幼儿园教学中,也可以体现在幼儿园环境创设尤其是区角创设中。建议环境创设中以软色为主,辅以硬色,做到“软硬兼施”,给幼儿的成长提供一个温馨、柔软的心理环境。幼儿园区角中的娃娃家﹑图书角尤其要注意软硬色的运用。

4.5.3.色彩的轻重感

色彩本身是没有重量的,但是看上去,有的颜色的物体比较重,有的颜色的物体显得比较轻。这主要与色彩的明度有关。一般情况下,深色物体会显得比浅色重。

色彩的轻重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快递、物流方面。一些快递或物流公司的包装纸箱多采用浅褐色或白色,一方面方便循环再利用,另一方面浅色可以减轻搬运人员的心理负担。

色彩的触觉通感之轻重感,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既可糅合入课程,加强幼儿不同感官之间的联系,也可在玩教具制作和环境创设中加以利用。5高师学前美术教育中开展色彩通感教育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加强学科内部、不同学科之间以及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学生的生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应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避免将知识按学科割裂开来。色彩通感就是将色彩和形状、音乐,味觉﹑嗅觉等结合起来,让学生从不同学科,将不同感官结合起来共同去体味色彩。

其次,有利于幼儿园教学中艺术领域和相关主题教学活动的开展。幼儿园艺术领域包含美术、音乐﹑舞蹈等方面的内容,但是,由于受学科教学的影响,很多教师都是按学科来进行教育活动,把艺术课上成了美术课、音乐科和舞蹈课,其实,我们应该探求一下艺术不同门类知识之间的联系,把艺术课上成能充分调动各方面感官的课程。主题教学活动也是一样,对知识的统合性和联系性要求较高,高师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幼儿教师的培养基地,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渗透整体和联系的观念。

再次,有利加强各感官之间的联系,发展创造性思维。前面我们已经讲到,从一些著名科学家和艺术家的例子可以看出,创造力和通感之间是存在紧密联系的。学前学生学习色彩通感,有利于个体创造力的养成;幼儿园幼儿通过参与一些涉及色彩通感的活动和学习,也可以增强自己的创造力,但归根结底这些活动还是由教师来设计和组织的。

最后,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活品质。高师学前美术教育的目的除了满足职业需求之外,还应该具有提升学生生活品质的作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商品包装、家居设计﹑景观文化等,经常都包含了色彩通感方面的一些知识,色彩通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去理解这些视觉文化,并运用色彩通感的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提升生活品质。如:利用色彩通感知识,理解水饮料包装的冷色调﹑快餐店的暖色调,搭配夏冬季节的衣着服饰以及家居设计等。

综上,通感是不同感官之间的联系,在生活和文学中经常用到。色彩通感是色彩与形状、听觉、味觉、嗅觉﹑触觉之间的感觉转移,在幼儿园教学和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是高师学前专业色彩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学习档案

课题名称

基于审美通感构建幼儿园美术课程的实践研究

主题

色彩通感与高师学前美术教育

时间

2024.10

⒈联觉、移觉和通感

学术界对于通感、联觉、移觉的概念界定莫衷一是,且往往将三个概念混为一谈,不同概念之间的区别非常模糊。但从其使用范围来讲,联觉经常用于心理学和语言学领域,而移觉和通感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则常用于文学艺术领域。

⒉通感的分类

前面我们根据通感的生理形成机制,分为联觉和移觉。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指的通感,主要是移觉,即借联想引起感觉的转移,以一种感觉表达另一种感觉。如我们有时会说某人“唱歌声音很甜”,甜本是味觉的一种感受,用来形容声音。即是以味觉通听觉,形象表达了唱歌声音的委婉动听;“热闹”“冷静”等词,也是采用的通感的手法,热、冷本是触觉感受,闹、静则是听觉感受,是以触觉通听觉。

⒊色彩通感的概念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

色彩通感,指的是人们在色彩知觉过程中,因多种感觉器官相互作用而引起的联想性知觉。它包括色彩——形状通感、色彩——音乐通感、色彩——味觉通感、色彩——嗅觉通感、色彩——触觉通感等。

⒋色彩通感的内涵及其在高师学前教育中的应用

色彩通感除了在生活和文学中的广泛应用之外,在高师学前教育领域,也有重要作用。下面,我们就分别来了解一下色彩与形状、音乐、味觉、嗅觉、触觉等不同感觉的共通之处,以及它在学前专业学生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幼儿园课程强调感觉和生活经验的整合性,色彩和音乐本身就具有很多相通的因素,将色彩和音乐整合在一起,更加有利于幼儿的综合发展。

一般情况下,可按照色彩与音乐各要素的对应关系安排教学活动。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我们也可以将色彩冷暖的感觉融入,以便给幼儿创设较为舒适的心理环境。通感是不同感官之间的联系,在生活和文学中经常用到。色彩通感是色彩与形状、听觉、味觉、嗅觉﹑触觉之间的感觉转移,在幼儿园教学和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是高师学前专业色彩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主办单位:太仓市高新区镇洋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