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学习资料:浅析在儿童艺术教育活动中通感的重要性

作者: 时间:2024-12-19 点击数:

浅析在儿童艺术教育活动中通感的重要性

 

祝钦芳1       2

1上海市南汇区航头镇中心幼儿园上海  2113162华东师范大学 前与特殊教育学院上海  200062

 


       儿童艺术教育是将音乐美术文学作为教 育手段和内容的教育活动鉴于儿童的特殊性要丰富儿 童的美感知识培养儿童的美感能力应从发展儿童敏锐 的感知入手通感是人所具有的一种特殊的感觉方式 发现美体验美表达美的重要元素本文通过对儿童通感 现象的表述和儿童艺术教育特点的分析阐述了通感在儿 童艺术教育活动中的作用

关键词    儿童艺术教育活动 通感 重要性

 

引言

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开展 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提出 了更高的培养要求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艺术教育已被 纳入幼儿园课程中 但怎样使幼儿在艺术教育活动中获 得更好的审美感受呢近年的研究表明人们已经认识到 通感是人们把某个感官上的感觉移植到另一个感官上凭 借感受相通相互映照从而渲染并深化作品的意境的一 种修辞法而在艺术教育中恰当地使用通感不但有助于 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而且能提高其审美能力

在目前的研究中 将通感用于儿童艺术教育的研究 还很少但在教育实践中通感的运用已然存在 本文将 首先对儿童的通感和表现进行梳理 从而结合通感与儿 童艺术审美的特性 在活动案例中分析总结通感对儿童 艺术教育活动的重要性

 儿童的通感及其表现

从儿童认识的发展阶段来看 审美心理反应应该萌 发于感觉运动阶段的第二个子阶段出生1个月之后), 为该阶段的婴儿视觉已经聚合口的协调能力 和听的协调能力都在发展婴儿已经能够通过视听两个 渠道吸收同一物体的信息相关研究表明婴儿从一开始 就通过多通道方式对世界进行着感知Meltzoff1990 Spelke1987);4个月大的时候婴儿的视听觉已能够进 行很好的协调7个月的孩子通过一些形式来整合情感表 如将高兴或愤怒的声音与说话者的适当表情对应起 Pickens1994Soken & Pick1992)。 儿童是以触觉 味觉嗅觉动觉等身体感受接受实用品的软硬轻重 用视觉听觉接受声音色彩形状等具审美特征的 激物其具体表现可以从以下两个阶段来看

婴儿期02阶段

由于婴儿的语言系统发育不够完善因此这一阶段 的婴儿还不能用文字语言表达自己的审美感知 而是通 过一些肢体动作来传达内心的感受婴儿躺在摇篮里

 

注视床上色彩鲜艳的玩具倾听成人的歌曲或乐曲声 寻声追物”,之后如果有同样的视觉听觉上的刺激 则会表现出喜悦的神情 甚至以手舞足蹈表达自己的快 随着婴儿年龄的增长他会在听到成人唱歌时不由自 主地扭动身躯能跟着成人的音乐拍手跳跃等看到成 人的微笑他们也会感觉到愉悦并用挥手大笑或者发出 一些声音表达自己

学龄前期36阶段

在这一阶段幼儿开始走出家庭进入幼儿园他们 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和自然 有了更多的审美感知 对象此外幼儿的语言系统也已经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而且视嗅各感官的功能也开始得到完善 们已经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美的感知和审美 情感并且也开始接触一些特意安排的艺术教育活动 尽管幼儿在他们的生活中多有这样的现象发生但是 大多数的记录则出现在幼儿教师对活动的记录上

案例一

大班幼儿在欣赏毕加索的》,当看到橘红色的椅 子时

幼儿1橘红色给我的感觉就像我们睡觉一样

幼儿2像被子一样的感觉很暖和

这里橘红色 的色彩刺激使幼儿产生了温暖的感 明明是视觉的刺激但是却产生了触觉上的感受 像被子一样睡觉躺在被子里一样 暖暖的就是一 种视觉引起的触觉上的通感

案例二

给幼儿听拔根芦柴花勇敢的苏格兰两首不同 曲调的歌曲之后让他们进行美术创作幼儿基本上都在 前者轻快活泼鲜明富有弹性的曲调下画出了柔美 活泼的线条而在后者铿锵有力的雄壮曲调中画出了刚 直有力的线条

通感的重要性分析

幼儿艺术教育是将音乐美术文学作为教育手段和 内容的教育活动鉴于幼儿的特殊性要丰富幼儿的美感 知识培养他们的美感能力应从发展敏锐的感知入手 因为艺术教育中音乐是听觉感知艺术美术是视觉感知 艺术文学是视听共同感知艺术而舞蹈则是视听动觉 共同感知的艺术 艺术活动的过程需要幼儿多种感官参 因此通感对儿童艺术活动的展开具有重要作用

通感对儿童艺术欣赏的作用

1.开阔幼儿的视野和听野丰富幼儿的审美感受使


 


社会科学家2004,(5):31.

4曾繁仁.论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综合中介作用J. 齐鲁学刊2003,(2):87.

 

5席勒.美育书简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

北京 出版社1995.


 


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富有完整性和立体感

美感的产生离不开人类感官的发展 它的产生是建 立在五官的社会化基础之上的 特别是视听感官的进化 更是强化了人类的审美强度与审美意识 但仅凭一种感 官的感知并不能完整地产生审美感受 视觉器官的眼睛 只能感应光的强弱物体的形状颜色听觉器官的耳朵 也只能感知声音的大小强弱长短 这些都无法构成人 与对象之间的欣赏关系只能说是一种生理基础反映一 种生物性的本能真正进入欣赏序列的是人的知觉能力 也就是欣赏对象作用于人的器官经过传导系统传入人 的大脑形成协同反应构成完形结构体现一种整体观 这才是欣赏的真正开端通感正是这开端的契机 在欣赏活动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通过通感可以调动视听觉之外的多个感官参与其 使幼儿获得视听之外的感官体验因此尽管幼儿只 是看到了一幅画或听到了一首歌但是有了通感的参与 他所产生的体验就有可能包含了味觉嗅觉甚至触觉 也使得幼儿能更完整地理解艺术形象 如案例

小班幼儿听完故事小老鼠做蛋糕之后老师问看 完插图有什么感觉时 :

幼儿1漂亮的感觉

幼儿2还有小河哗啦啦的感觉

幼儿3有香味的感觉

幼儿4诱人的感觉

幼儿5美丽的感觉

在这个活动中 幼儿由教师通过讲故事了解了故事 的情节但是很明显小班幼儿的逻辑组织能力是比较弱 通过教师的讲述幼儿只是形成了对故事的某些情节 的记忆而这些记忆是非常短暂的如果要让幼儿在听故 事的过程中提炼出对故事的完整感受是不可能的因此 教师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向幼儿出示了与故事相关的图 这样 幼儿所接收的信息就不仅仅是来自于听觉上 还包括视觉上的我们在实践中还发现越是向低年 龄儿童呈现的图片越是具有颜色鲜艳 人物形象夸张的 特点 正是由于这些多感官的刺激使得幼儿对整个故事 产生了相对完整的感受我们也可以看到在这里幼儿的 回答充满了诗一般的美感你可以从中看到听觉上哗啦 )、视觉上漂亮)、嗅觉上香味诱人的不同感受 就是通感 它使幼儿对故事和图片的审美感受不仅仅停 留在听觉或视觉的感受上而有了上述多种感官体验

2.通感可以充分调动幼儿的想象力使之对艺术形 象进行联想以取得审美活动的最佳效果

通感包含了不止一种感官的参与是一种感觉引起 另一种或多种感觉的连锁反应 是外界事物作用于某一 器官所产生的复合感觉这就使得审美感官立体化不再 仅仅是二维空间 而是存在大量的空白的可供发挥的空 这能刺激想象触动通感的产生继而通感带来更多 想象二者的相互配合使幼儿拥有更大的审美空间

幼儿在充分的联想回味中获得美感享受审美情 趣也由此得到提升而想象与通感的结合使幼儿能从悠 悠情思中升华对艺术形象的感知 从而引发更强烈的情 如孩子们在欣赏唐诗春晓他们不仅聆听到了诗 词铿锵有力的优美韵律和节奏 还再现了原有的审美经 似乎听到了鸟叫声下雨声刮风声似乎看到了花瓣

纷落的景象由此感受春意绵绵的气息产生一种整体美

 

又如案例

幼儿在欣赏卢梭的丛林组画》(法国亨利·卢梭的 油画:

幼儿1我喜欢这些绿色我感觉它一直在往上长

幼儿2绿色很有生命力很愉快

幼儿3绿色和这些树很凉快很舒服

在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中 对名家名画的欣赏已被 作为儿童艺术欣赏活动的重要题材但是教师也会选择 一些色彩比较鲜艳的在构图和线条上更具有想象空间 的一些作品原因显而易见 如上所述由于幼儿的认知 特点 他们对色彩在视觉上产生的刺激比成人更具有敏 感力在这幅作品里油画中大片的绿色给幼儿很强烈的 视觉上的刺激 柔和的颜色不仅使他们产生了愉快的感 而且让他们看到了生长体验到了舒服的触觉感受 通感在这里调动了幼儿的想象力 使他们看到的不仅仅 是绿色的森林表象还看到了他们的明天一直往上长), 更产生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仿佛已经站在了绿绿森 林的树阴里而有了凉快的感觉 因此他们所获得的 艺术感受没有停留在视觉所接收到的信息层面上 而是 随着通感引起的联想到了更远的境界

通感对儿童艺术创作的作用

1.通感能有助于幼儿全面感知世界使之更深入细 致地观察体验生活增强主观感情世界的艺术表达能力

一切的艺术都源自生活幼儿的艺术创作也不例外 只有在感知生活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艺术的表现而在体 验生活的过程中通感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此诗人郭风 就曾经强调到生活中要开放五官 要把视觉听觉 触觉味觉等各方面的感觉器官统统开放起来观察周围 的人和物以至领略自然的各种声艺术是现实 生活的审美反映而现实生活是丰富复杂多姿多彩的

对于幼儿通感更具特殊意义幼儿通过感官来感知 世界获得对各种事物的形象认知并逐渐形成其在艺术 创作中的重要素材在生活中色彩对幼儿产生了视觉刺 幼儿便会去产生用手触摸的冲动”。最常见的就是当 幼儿看到色彩鲜艳的花朵时 总会情不自禁地伸出手去 摸花瓣 以期得到色彩与触感的统一认知 似乎只有这 他才真正认识了这一颜色的花幼儿在获得视觉与触 觉的感觉经验的同时实际上产生了两感官间的互通 们可以将它看成是相应的感觉经验的储备和认知的储 由此我们看到实际上通感使得幼儿在感知体验生 活时能从更细微处去认识事物发现美 而他们从生活 中所获得的信息对幼儿的创作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幼儿看到小伙伴欢快的唱歌跳舞在之后所进行的创作 他就会选择明亮的色彩来进行描绘这实际上说明了 生活的体验让幼儿产生了更强烈的创作的主观愿望 通感使得幼儿更明确地表达了这一创作愿望

在一次中班认识小手的活动中教师请幼儿将自 己的小手画下来并且要说出自己小手的特点不多会儿 就有一小组发生了争论 经过询问得知一位小朋友把她 的小手涂成了一片蓝色 其他小朋友一致认为这样不好 这位幼儿告诉教师说我的手很冰像下雪一样

中班的孩子已经有了对色调的基本认识 他们知道 了冷暖色调能够用色彩来表示自己的心情和感受在这 次艺术创作中小月按照老师的要求创作自己的小手

了表达出小手的很冰的特点她选择用蓝色作画并且


 


用了像下雪一样的生活体验解释她的作品 分析这一 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蓝色视觉与很冰触觉变成了对 同一个感受的表达我们很自然地接受了却没有进一步 考虑两个不同感官上的感觉为什么可以互相形容呢 案当然是通感这里正是因为视触通感使得幼儿可以用 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创作

2.通感能使幼儿的艺术创作富有多样性

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一个艺术形象的表达需要幼儿 根据自己对事物的感知和理解 再借助其他材料的帮助 来完成通感是多种感觉综合的心理活动它能够突破个 别感觉的局限性和机械性丰富和深化感觉经验的内容 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能够产生异乎寻常的审美效应

一般的感觉由于各个感官各司其职有专门分工 而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呈现一种单一状态而通感 却是外界事物作用某一器官所产生的复合感觉 可以 通感中调动了更多更细腻的感官感觉丰富人的知觉 审美世界它既引起了心灵的悸动又拓展了审美的时空 维度延续了审美感受力同时使其使用多种形式来表 达自我感受儿童可从不同的色彩线条的排列中感受到 节奏和旋律并与节奏旋律相类似的音乐进行匹配也可 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去体验文学作品的形式审美特 儿童能在色彩构图旋律节奏之间感受到不同的或 相同的情感模式用明亮的色彩表达明快的乐曲声等 案例 :

音乐欣赏活动轻快与沉重教师准备了两首音 一首节奏轻快另一首比较缓慢听完音乐后教师问 幼儿除了用颜色和图形表现音乐外还可以用什么表示

幼儿1我听到欢快的音乐那条红色弹簧线好像我 和小朋友搭的火车在跑听到沉重的音乐我就用蓝色的 点线代表火车跑到黑黑的山洞里

幼儿2粉红色的螺旋线是我们手拉着手在绕圆圈跳 紫色的射线就是跳得很累想休息但停不下来我就 不高兴所以我用了锯齿线表示

幼儿3我觉得这段音乐听起来很优美所以我用弹 簧线来表现 它们不是非常密集 因为我觉得音乐比较 这段音乐让我想到了妈妈在对我温柔地说话我也用 了一些螺旋线来表现我的感觉 就像妈妈不停地和我说 话一样

幼儿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已通过产生了听觉上 的感受信息在刺激幼儿听觉域的同时引起了视觉触觉 等感官域的反应从而产生了视觉触觉等感官感受 发生了视听通感和听触通感 于是 幼儿有的选择了 ”、“粉红 的暖色调来表示快乐有的用不密集的 来表示舒缓而有的用蓝色”、“紫色的冷色调来表 示沉重等在对同一现象的表达中幼儿由于产生不同的 通感而出现了多种方式的表达 从这样的表达方式中我 们可以看到 幼儿已然能较好地把握住对艺术形象的理 并能更充分地表达自身的理解和感受

 

 结语

由于儿童具有其认知特殊性 所接受到的信息都以 五官感知的为主而通感作为各感官之间的相互转换 儿童感知艺术表达艺术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开展 艺术教育活动时如果能够充分调动儿童的各感官那么 他们对艺术的感知将会更加全面和深刻

通过对通感在儿童艺术教育活动中重要性分析 们可以进一步探悉如何在实践中更好地运用通感 从而 提升开展儿童艺术教育活动的价值 使儿童获得有效的 审美感受

注释

楼必生屠美如. 学前儿童艺术综合教育研究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16.

王海英.话题加减法J.幼儿教育教师版)2005.115.

王丽.论儿童的审美移情J. 中国艺术教育2004 2):31.

郭风.关于创作J.转引自史红彬.谈通感在音乐创 作与欣赏中的审美价值J.艺术交流200358.

绘画与音乐的通感O. 中国学前教育网.教师版. 教研之窗.

参考文献

1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M.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3 1.

2杨平.联觉现象与艺术教育J. 国艺术教育 2004.1,(1.

3谭秀丽.联觉 音乐形象再现中的审美心 结构J. 学版),2004.22 ,(1.

4][ . M. 京外国文学出版 1983.

5杨波.对通感作为修辞的阈限质疑 艺术通感 研究系列之一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3.324,(2.

6杨波. 艺术通感的生理 心理学发生探源 术通感研究系列之二J.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3.3 24,(4.

7杨波.文学接受活动中的艺术通感特征解说 艺术通感研究系列之三J.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3.9 24,(5.

8杨波.艺术通感一种通觉性创造性的审美能力 术通感的审美阐释J.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2 31,(4.

9杨波. 阐释涉险以审美统觉破译艺术通感的密 艺术通感研究系列之四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4. 125,(1.

10姜守旸.浅谈艺术通感的类型及作用J.辽宁师 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


 

主办单位:太仓市高新区镇洋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