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套资料)11月课题活动:基于儿童立场的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

作者: 时间:2023-11-24 点击数:

主题讨论记录表

课题名称

基于审美通感构建幼儿园美术课程的实践研究

主持人

陈学棠、唐洁

时间

2023.11.23

讨论主题

美术活动《听绘畅想画》教学活动展示及研讨、对应课堂观察量表的制定。

参与对象

潘静娴、李晓菲、钱秋芳、杨姝姝、朱飞月、崔倩倩、吉晓莉、吴越

研讨记录

⒈教学活动展示

⒉活动研讨:

陈学棠:大家都听了钱老师执教的美术活动,在研讨前先来问下这个教案的标题为什么要叫《听绘大畅想》,听上去有点不大通畅,改为《听绘畅想画》

崔倩倩:第二个环节让小朋友去粘贴,有些多余。

李晓菲:我也是觉得,环节有些多了。

钱秋芳:我想着是都呈现,研讨时看哪种方式更合适,再做删减。

陈学棠:有点像科学课了,一次两次三次的操作,在我看来,美术活动是一个整体,比如说前期一下子欣赏结束,然后留给孩子一个整体的创作时间,最后呈现的效果是挺杂挺乱的。

崔倩倩:我觉得这个音乐台平淡了,缺乏起伏,所以孩子表现的都是平的线条。

李晓菲:可以两段音乐进行过对比,一段强烈、一段舒缓,让孩子有个对比。

钱秋芳:以前有尝试过,但是孩子呈现的效果也一般,孩子的作品与音乐毫无关系,所以想找一段舒缓的。

吉晓莉:孩子对于音乐的感觉不是很明显,不能很好的呈现。

陈学棠:提供的材料是挺多的,废旧光盘、瓶盖的提供,可以放在一个环节内,听音乐时可以自主选择材料,重点就放在自主选择材料上。

钱秋芳:圆怎么表现?

陈学棠:不一定要印画,可以直接粘上去。

钱秋芳:我有点困惑,不知道怎么给孩子贴合点线面和音乐的结合。材料的直接贴上去可能会呈现几何效果。

吴越:第一环节孩子要多说,应该让孩子充分的表达。

朱飞月:给纯音乐对于孩子来说比较困难,孩子较难想象。可以添加一些具象性的东西,比如水声等等。

杨姝姝:合作的方式,部分幼儿今天在绘画的过程中说道我的被你的遮住了,是否有更合适的创作方式。小组换成双人等。

李晓菲:这个康定斯基也有问题,视频前置,音乐和点线面共同呈现。欣赏与目标该一致,出示康定斯基的原因是他听着音乐而作画。

陈学棠:不要纠结点线面,听了音乐浮现了什么?把画面画下来,也是表现通感的方式。也不要纠结材料的提供。对于大班的孩子可以画一些更加具象性的东西。可以更加渗透一些,提前给孩子多欣赏一些。

吉晓莉:可以先给孩子欣赏一些音乐,可以循序渐进,字词的、一定指向性的,音乐要有很明显的比如鸟叫声等等。可以丰富幼儿的想象。

李晓菲:孩子还没准备好,今天音乐就放出来了。下次要等孩子准备好,再开始。第一段音乐是画背景线条,第二段就是利用材料去进一步的创作。

吉晓莉:讲评欣赏的时候,就可以让孩子来说一说,你这里的画是听到哪一段音乐画下来的。

吴越:可以试试长卷轴,一长条画纸让孩子听着音乐创作。分两条呈现冷暖色调,材料就摆在边上,让幼儿自主选择。材料的选择可以更自然化一些。

李晓菲:材料可以更丰富些,不一定非要用,可以给幼儿更多的选择空间。

对应课堂观察量表的制定

陈学棠:一般都是正反两面,第一面是基于孩子的角度,第二面是基于教师的,但都是基于活动环节来产生的,每个环节去制定出观察指标。等钱老师教案更新后,我们分组进行制定。给大家两到三天的时间去思考去制定。

幼儿层面:李晓菲、朱飞月、钱秋芳、潘静娴。

教师层面:崔倩倩、杨姝姝、吉晓莉、吴越。






后续研究措施

本次课题活动后,基于今日对于活动的研讨,后期对于音乐、环节、材料进行调整,基于审美通感,能够更深入的调动孩子对于音乐的欣赏、感知,进而运用多种材料进行联想、艺术创作,表达自己对于音乐的感受。

活动评价

本次会议,围绕审美通感这一课题内容,开展了教学活动实践,在观摩大班美术创作活动的基础上,围绕活动内容进行了研讨,对于活动目标、流程、材料进行了调整。围绕内容进行了对应课堂观察量表的制定,通过大家的集思广益,制定了对应相关环节的详细量表,为后期的共同体展示活动打下基础。

活动照片

 







主办单位:太仓市高新区镇洋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