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审美通感构建幼儿园美术课程的实践研究
《子课题一:基于审美通感构建幼儿园美术课程的基础研究》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
仝静铮
一、情况分析
组内教师近期对课题展开了深入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研究,对审美通感及幼儿园美术课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上学期教师们基于课题背景与个人实践也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如课题研究课、学习资源库、教学随笔、观察案例等内容。幼儿园美术课程包含美术欣赏和美术创作两方面内容,美术创作又可细分为绘画、手工。在上学期的课题研究课中,金佳懿和朱雨婷两位老师分别从美术绘画与美术欣赏两方面出发撰写了教学设计,并公开进行教学展示,活动的涵盖面较为广泛,重视起了美术欣赏活动在美术课程中的地位。在本学期的课题工作中,鼓励教师尝试运用审美通感的方式,撰写手工方面的教学设计,如拼贴、拓印、编织等方面的内容,丰富课题研究中美术课程的内容。在学习资料方面,组内教师能够有意识的围绕课题内容寻找相应的理论文章,但文章内容仍比较宽泛,不够聚焦,本学期鼓励教师聚焦于课题研究中近期感兴趣的某一小点,进行深入的、聚焦的研究,如美术欣赏活动、美术绘画活动等,提升学习的有效性。
二、本阶段目标与研究方向
⒈加强理论学习的深入性和连续性,鼓励教师围绕课题研究中感兴趣的某一方面内容进行学习,通过多篇文章、多次学习,提升学习的有效性。
⒉鼓励教师尝试从幼儿园美术课程的不同角度进行切入,如美术欣赏、美术绘画、美术手工等进行探索,提升课题研究的深入性与全面性。
⒊鼓励教师从课题背景出发,抓住生活中的教育契机,有意识的开展相应的美术活动,并结合实践,撰写班本案例、教学设计、论文等内容,积累课题研究成果。
三、具体措施
⒈借助读书沙龙等活动,鼓励教师在理论学习后,结合实践工作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明确教师感兴趣的或又困惑的内容,为下一次的理论学习明确方向,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入性的学习,帮助组内教师共同进步。
⒉营造良好的课题组氛围,鼓励教师谈谈自己美术课程的认识,鼓励教师从不同切入点出发,相同研究方向的教师组成研究小组,进行课题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拓展课题研究的深入性与全面性。
⒊鼓励教师每月定期将研究成果与大家进行交流分享,将个体经验提升至整体。
⒋鼓励教师将课题研究工作的成果以教学设计、班本案例、观察案例、论文等方式形成文本,积极参赛投稿,积累课题研究成果。
⒌鼓励教师尝试从美术欣赏和美术创作两方面设计课题研究课,进行公开展示,开展听评课活动,提升教师对课题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