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月课题活动:审美通感体验下小班美育活动中幼儿表现观察分享——以C0A记录为例

作者: 时间:2025-03-25 点击数:


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题目

基于审美通感体验创新小班美育活动的策略研究

课题类别

太仓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

立项编号

W2023040

出席对象

吉晓莉、王泽瑜、杨姝姝、龚洪燕、李晓菲、朱雨婷、朱飞月、奚陆婷、俞越

地点

三楼阅览室

时间

2025.3.21

研究主题

审美通感体验下小班美育活动中幼儿表现观察分享——以C0A记录为例

所要解决问题

小班幼儿在美育活动中审美通感体验的特点与发展规律

研究方法

案例分析法

 

 

 

 

 

 

一、主持人交代活动开展背景

吉晓莉:在前期的研究活动中,我使用COA记录了幼儿在审美活动中的通感表现。接下来,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COA观察记录在幼儿审美通感体验下的美育活动中的运用。

二、分享交流活动开展过程

在研究中,我使用COA记录幼儿在审美通感体验下的活动表现,在对这些观察记录进行梳理和分析后我发现,小班幼儿在审美通感体验下的美育活动中通感表现主要为音乐与绘画的关联和音乐与动作的结合。

㈠在美育活动中小班幼儿通感体验特点

直观形象性在对这些观察记录进行梳理后我发现,幼儿的通感体验建立在具体形象之上。具体表现为,当幼儿在听到音乐他们的脑海中浮现的是具体事物或场景,像汽车、小兔子、小虫子等,绘画表现也多为这些具体形象的简单勾勒。

情感驱动性

幼儿是感性的,因此幼儿的通感反应常受情感左右。例如,在观察中我发现,小鸣听到《虫儿飞》时会感觉开心,因此他画出开心的小人;可可听到《送别》,因对老师的情感画出与老师的回忆场景。

㈡小班幼儿审美发展规律

从简单联想向复杂想象发展

起初,幼儿听到音乐可能只是简单联想到熟悉事物,像小喻听到欢快音乐想到吹泡泡并画圆圈和小草。但是,随着经验积累,幼儿能进行更复杂的想象,如美希欣赏康定斯基作品后,能根据音乐想象并用不同图形、线条和颜色代表乐器音色和节奏

艺术表现能力逐步提升

在美术领域,幼儿从最初无目的涂鸦,如燊燊留下长短不一线条且不知其代表含义到能有意识创造简单作品,像小懿画出小汽车、小鸣画出小人再到可以用艺术元素创造艺术效果并解释原因,如颢颢用特定符号表示音乐节拍和时长 幼儿的艺术表现能力不断进阶。

COA 记录在美育活动中的适用性

全面呈现幼儿表现

COA 记录能详细记录幼儿在美育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在音乐与绘画结合的活动里,它不仅记录幼儿听到音乐后的联想与绘画内容,像小婕听到《蓝色多瑙河》后画波浪线,还能记录幼儿的语言表达、动作反应等。通过多方面记录,教师能全面了解幼儿在美育活动中的行为表现,为分析幼儿发展提供丰富素材。

精准判断发展阶段

借助 COA 记录,教师依据既定的儿童发展状态标准,能精准判断幼儿在不同领域的发展阶段。如根据小鸣在听到音乐后的绘画及语言回应,判断其语言领域前书写阶段和艺术领域音乐阶段的发展水平,从而明确每个幼儿的发展程度,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依据。

COA记录在美育活动中运用的优化策略

丰富记录维度

目前 COA 记录主要围绕幼儿的即时表现,后续可增加对幼儿活动过程中情绪变化、与同伴互动情况的记录。观察幼儿在合作绘画时的沟通交流、分享创意的过程,以及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时的情绪反应,这些信息有助于教师更全面了解幼儿在美育活动中的综合表现,为教学调整提供更多参考。

强化记录分析深度

教师在分析 COA 记录时不能仅停留在表面描述,应深入挖掘幼儿表现背后的原因。对比不同幼儿对同一音乐的不同反应,分析其家庭背景、生活经验、兴趣爱好等因素对其美育表现的影响。通过深度分析,教师能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满足幼儿个性化发展需求。

三、梳理形成文本

使用COA 记录能够详细记录幼儿在美育活动中的各种表现,不仅包括幼儿听到音乐后的联想与绘画内容,还涵盖幼儿的语言表达、动作反应等多个方面。借助 COA 记录,教师可以依据既定的儿童发展状态标准,精准判断幼儿在不同领域的发展阶段为实施个性化教育提供有力依据有助于教师根据幼儿的具体发展情况制定适宜的教育教学计划,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

物化成果

COA观察案例及《COA观察记录在幼儿审美通感体验下的美育活动中的运用》

 

20253月21日,太仓市 高新区镇洋幼教中心路阳路幼儿园《基于审美通感体验创新小班美育活动的策略研究》课题开展2、3月专题研讨活动审美通感体验下小班美育活动中幼儿表现观察分享—— COA 记录为例活动由吉晓莉主持。

活动中,吉老师介绍,通过 COA 记录发现,小班幼儿在美育活动中的通感体验呈现两大特点:一是直观形象性二是情感驱动性。在审美发展规律方面,幼儿表现出从简单联想向复杂想象的进阶。研讨指出,COA 记录在美育活动中具有双重价值:一方面,它能全面捕捉幼儿在音乐与绘画、动作结合活动中的即时反应,包括语言、动作等多维度表现,为分析幼儿发展提供立体素材;另一方面,教师可依据儿童发展标准,通过记录精准判断幼儿在语言、艺术等领域的发展阶段,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依据。针对记录方法的优化,课题组提出两点策略:一是丰富记录维度,增加对幼儿情绪变化、同伴互动的观察;二是深化分析深度,对比不同幼儿对同一音乐的反应,结合家庭背景、生活经验等因素挖掘表现背后的成因,以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本次活动形成了 COA 观察案例及《COA 观察记录在幼儿审美通感体验下的美育活动中的运用》等物化成果也发现了COA 记录作为工具进一步探索审美通感体验与小班美育活动的融合路径




 

主办单位:太仓市高新区镇洋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