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持人交代活动开展背景 吉晓莉:在审美基础上借助通感体验组织小班音乐活动,能够使幼儿充分感受音乐,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分享交流活动开展过程 ㈠审美通感体验下小班音乐活动的内容选择应从幼儿熟悉且感兴趣的、曲风明显的音乐入手 ⒈选择幼儿熟悉的音乐作为活动内容 在幼儿的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都存在着音乐,幼儿一天都与音乐为伴。做操时的音乐、晨锻结束的音乐、起床的音乐、放学的音乐……每个不同的活动时间段都对应着不同的音乐。因此,在给幼儿提供欣赏的音乐时,不妨从日常生活中幼儿经常听到的这些音乐入手。因为熟悉,因为代表着一种信号,这类型的音乐更加能够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并且完全不怕幼儿无话可说。 ⒉选择曲风明显的音乐供幼儿欣赏 音乐作为情绪表达的载体,凝结着作曲家的思想和情绪。我们在给幼儿选择供他们欣赏的音乐时,考虑到小班幼儿年龄带来的限制,可选择曲风明显的音乐。这不仅能激发幼儿富有个性的联想和想象,也能给幼儿的想象提供自由的空间。在实践中我们能够发现,在面对抽象的音乐时,幼儿呈现出的感受、联想与描绘各不相同,但都各有各的“价值”,我们要满足幼儿欣赏的需求和审美发展的需要,在此基础上利用通感,打通幼儿五感,尊重幼儿独特地“听”与“话”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化的表现。当幼儿对音乐的审美能力有所提升之后,我们可以再给幼儿提供节奏比价平缓或是单一乐器演奏的音乐供幼儿欣赏和想象。 ㈡审美通感体验下小班音乐活动的目标应关注幼儿富有个性的联想和表达 ⒈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 幼儿对于音乐的感受与成人有着很大的不同。成人在欣赏音乐时容易受个人当时所处的心境、对该曲风的喜好、自身的音乐素养等因素的影响,幼儿却更为感性。因此,我们在开展审美通感体验下的小班音乐活动时需要给幼儿说自己感受的机会,让他们进行充分的表达,将自己想说、要说的内容说出来。在此过程中,我们不仅能了解到幼儿对音乐的理解,也能够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⒉选择不同的表现形式 “一百个幼儿有一百种语言”。审美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它含有强烈的个体差异性。对于同一段音乐,幼儿会有不同的感受,会进行不同的联想。对于不同的音乐,幼儿的感受和联想就更为不同了。因此,在组织审美通感体验下的小班音乐活动时可已经目标落在“激发幼儿富有个性的联想和表达”这一方面,另外再辅以不同的表现形式——绘画、肢体动作、图片选择等。 在选择幼儿的表达形式时,教师需要结合本班幼儿能力发展水平和年龄段发展要求进行选择。对于小班上学期的幼儿,提供图片供其进行联想更有助于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对于小班下学期的幼儿,他们已经拥有了基本的绘画能力,绘画就可以作为他们表达对音乐审美的形式。因此,教师在制定表达方面的目标时,需要综合考虑年龄段发展要求和当前发展水平这两个因素。 ㈢审美通感体验下小班音乐活动的教学方法应有助于幼儿对音乐的理解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运用何种教学方法,不仅仅是为了推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也是为了活动内容能被幼儿更好地接受,活动目标能够达成。审美通感体验下的小班音乐活动组织更是如此。因为小班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少,仅仅让他们听音乐想象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我们可以在活动中先给幼儿一个方向。这个方向可以是一个幼儿熟悉的事物,例如:昆虫、动物、物件等,也可以是一个幼儿熟悉或是经历过的情景,例如:春游、秋游、爬山、去游乐场玩、坐火车等。当有了这些提示之后,幼儿在欣赏音乐进行想象的时候就会有指向,更容易产生内容。 除了在活动环节创设中利用一定的教育教学方法,教师在和幼儿进行互动的时候也需要运用恰当的方法。当幼儿在欣赏没有歌词的音乐时,固然能够为他们的自由想象提供空间,但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存在“没有什么想法”的情况。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肢体动作、语音语调等引导幼儿,给予他们想象的方向。只要幼儿有了想象的方向,他们就能够调动自己的已有经验进行联想,最终对音乐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认知和独到理解。 三、梳理形成文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