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晨在自然角观察时被架子上的红薯吸引,他观察了片刻后,主动拿起旁边的放大镜。他先将放大镜贴在叶片表面,慢慢移动位置,嘴里小声说:“有线条,弯弯曲曲的。”随后,他凑近叶片仔细看了看,又用手指轻轻触碰叶片边缘,转头对老师说:“叶子边上尖尖的,摸起来毛毛的。”老师说:“可以把你观察到的红薯记录下来呀。”皓晨接过工具,坐在小桌子旁,先画了一个大大的椭圆形代表叶片,接着用短线在边缘画出尖尖的边缘,又在叶片中间画了几条弯曲的线条,一边画一边说:“这是叶子上的线,弯弯的。” 画完后,他主动把记录本递给老师,分享自己的发现:“老师你看,红薯叶子的边上是尖尖的,上面还有弯弯的线。”
皓晨主动被红薯叶片吸引并拿起放大镜观察,体现出强烈的探究兴趣,符合《指南》科学领域“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的目标。观察过程中,他通过看、摸等多种感官感知叶片的特征,并用“尖尖的”“弯弯的线条”等简单语言描述发现,展现了初步的观察和表达能力。主动尝试用绘画的方式记录观察结果,虽然表现形式较为简单,但体现了“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事物的认识”的发展特点,符合小班幼儿科学探究的年龄阶段特征。整个过程中,皓晨专注且乐于分享,探究热情持续稳定,展现了良好的学习品质。
教师可以为皓晨提供更多观察工具,如小镊子、透明观察盒,方便他更细致地探究红薯叶片的纹理、背面特征等。在自然角增设 “植物观察小贴士” 图片,引导他对比不同植物叶片的差异,拓展观察维度。还可以鼓励皓晨持续记录红薯叶片的生长变化,如叶片颜色、大小的改变,帮助他建立长期观察的意识。在集体分享环节,为皓晨提供展示观察记录的机会,肯定他的发现和表达,激发更多幼儿的探究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