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锻活动中,孩子们对骑行区的三轮车、滑板车表现出浓厚兴趣。晗晗迅速跨上三轮车,双手紧握车把,双脚交替蹬踏板,在跑道上平稳骑行,遇到转弯时能主动减速并调整方向。她兴奋地向同伴喊道:“我的车会‘嘀嘀’叫!”吸引了周围幼儿的关注。远远选择了滑板车,起初因双脚蹬地力度不足,车身摇晃明显,在教师引导下,他尝试“先站稳再发力”,经过三次练习后逐渐掌握平衡,成功滑行5米远。朵朵则抱着小车犹豫不决,在教师鼓励下才小心翼翼地坐上车座,但全程仅用双脚点地挪动,未尝试蹬踏动作。活动中,多数幼儿能自主选择车辆并尝试骑行,部分幼儿在骑行中主动发起互动,如“我们比赛去彩虹桥吧!”,但也有少数幼儿因畏难情绪选择旁观。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目标,小班幼儿应能“平稳地双脚连续向前跳”“能双手抓杠悬空吊起10秒左右”,而骑行活动对平衡能力和动作协调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晗晗等幼儿能熟练操控车辆,体现了良好的大肌肉动作发展;而远远等幼儿需通过多次尝试才能掌握技巧,朵朵则因缺乏自信导致动作停滞,反映出个体差异与前期经验的影响。
社会性与语言发展初现,骑行过程中,幼儿自发产生了“比赛”“交换车辆”等合作行为,语言表达从简单的“快”“慢”逐渐发展为完整句式,如“我的车比你的高”。但部分幼儿因专注于动作控制,忽略了与同伴的互动,如远远在练习时全程沉默,仅通过手势回应教师指导。
⒈分层指导,强化动作技能,对能力较弱幼儿:提供低重心三轮车,降低平衡难度;采用“儿歌引导法”,如“小脚踏板像划船,一前一后用力蹬”,帮助幼儿掌握蹬踏节奏。对能力较强幼儿:增加“绕障碍骑行”“运送小动物”等游戏情境,提升动作灵敏性。
⒉情境创设,促进社会性发展,增设“红绿灯”“加油站”等角色扮演道具,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交通规则,如“红灯停,绿灯行”“排队加油不拥挤”。
⒊多元反馈,激发学习兴趣,活动后播放骑行视频片段,通过提问“谁的方法最安全?”“怎样让车停下来?”引导幼儿自主发现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