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午餐时间到了,保育老师在在餐桶旁为幼儿服务,为孩子们打午餐。孩子们洗完手并将手上的水渍擦拭干净后,来到保育老师对面进行取餐。泽泽是第一个取餐的,他能够专心地看向餐盆,然后思考如何让装着满满实物的餐盘稳稳地拿在手上,他将自己的双手放在餐盘的两侧,进行尝试;轩轩师第二个排队小男孩,他刚刚擦好手,看到满满的实物很开心,还跑到老师面前说:“老师,我很喜欢吃今天的食物,尤其是香香的肉。”最后是晗晗来到打饭的地方,她能够遵守排队的秩序,排在了轩轩的后面。整个过程中,幼儿都是一个接着一个进行有序的排队。
分析:《指南》中指出教师要引导幼儿生活自理或参与家务劳动,发展其手的动作。如练习自己用筷子吃饭、扣扣子,帮助家人择菜叶、做面食等。在幼儿园的午餐环节,正是培养幼儿自主能力的黄金时机。每天午餐时,孩子们都会积极践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排队取餐、端稳餐盘,到使用筷子夹菜、独立进餐,每一个动作都展现出成长的进步。泽泽、轩轩和晗晗三位小朋友,不仅能安静有序地排队等待,体现出良好的规则意识和自控能力,还能在等待过程中保持耐心,不推不挤。其中轩轩还会主动和老师分享他对美食的喜爱,用稚嫩的语言主动和老师分享自己对于食物的喜爱之情,告诉老师自己喜欢吃这些饭菜。
支持:
⒈交流互动方面:教师可以在后续用餐过程中,主动与幼儿交流,询问他们对食物的喜好,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进一步提升幼儿的表达能力和社交技巧。
⒉规则强化方面:对于这样遵守规则的行为,教师可以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强化幼儿的规则意识;对于主动性较强的幼儿,教师可以提供更多表达机会,如让其担任“小小值日生”,协助分发餐具等,培养其责任感。
⒊饮食教育方面:结合幼儿对食物的态度,教师可以开展关于健康饮食的小活动,如介绍不同食物的营养价值,引导幼儿不挑食、不偏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