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惟选择了汪汪家妈妈的角色,来到汪汪家中,先将需要的食物放在水池里洗一下,然后把洗好的食物放在案板上,拿上一把小刀把食物剁碎,剁碎后放在锅中拿铲子翻炒一下,烧好之后她拿着装食物的的碗给宝宝喂食,喂好之后梓忆带着宝宝去坐高铁出去玩了。
到了高铁站惟惟发现宝宝生病了,着急地对欢欢说:“宝宝发烧了,怎么办呀!”于是,欢欢马上穿上了医生衣服,用听诊器给宝宝检查,说:“要吃点药。”给了惟惟一盒药后,说:“吃五天宝宝就没事了。”
惟惟带着“宝宝”回到了汪汪家,摇着摇篮照顾起“宝宝”,说:“宝宝别怕,妈妈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活动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
观察发现梓忆对于妈妈的角色很熟悉,知道身为妈妈需要照顾好自己的宝宝,在活动中梓忆一直在专注于和自己的宝宝进行互动,给宝宝烧饭、带宝宝玩耍、带宝宝看病,在观察中也可以看到梓忆很沉浸于当妈妈,可以看到梓忆有一定的想法,并且活动中生成了宝宝生病了的情节,惟惟与欢欢一起帮助宝宝,照顾宝宝,可以看出惟惟具有一定的责任心。
⒈在游戏开始前,教师通过谈话、图片展示等方式,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每个角色的特点和职责,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与主动性。
⒉材料投放:根据幼儿的游戏需求,进一步丰富游戏材料。让“妈妈”的角色行为更丰富。
⒊进行家园共育,建议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多带幼儿去超市、医院等场所,增加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鼓励幼儿在家中与家人进行角色扮演游戏,巩固在幼儿园学到的游戏经验,提升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