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角色游戏:娃娃家2

作者: 时间:2025-03-17 点击数:

幼儿活动情况记录:萱萱选择扮演妈妈,将布娃娃用围巾裹紧,轻拍娃娃后背说:宝宝不哭,妈妈带你去四川看大熊猫!随后,她将几块长方形积木排列成高铁座位,抱起娃娃走到扮演售票员的乐乐面前,递上一片树叶说:我要买两张票,宝宝是小婴儿,可以免费!乐乐递回一张彩纸,萱萱接过并说:谢谢阿姨,我们的座位在哪里呀?

进入高铁后,萱萱将娃娃放在腿上,模仿广播声:各位乘客请坐好,列车马上出发!途中,她突然对教师扮演的乘务员说:乘务员姐姐,我的宝宝想喝奶了,能帮忙吗?教师递给她一个小瓶子,她假装喂奶并哼唱摇篮曲。游戏结束时,萱萱指着墙面地图喊:四川到啦!宝宝快看,大熊猫在爬树呢!

幼儿行为分析:《指南》社会领域“人际交往”中指出:愿意和小朋友一起游戏。主动亲近和关心幼儿,经常和他一起游戏或活动,让幼儿感受到与成人交往的快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

萱萱能完整代入“妈妈”角色,语言“哄宝宝、询问座位”、动作“抱娃、喂奶”贴合角色特征,体现对成人照护行为的细致观察与模仿。围绕“乘车”设计完整流程:买票→入座→途中需求→抵达,但“看熊猫”仅停留在语言描述,未延伸至“游览”行动,反映小班幼儿游戏片段化特征。

教师的后续支持:

⒈投放可组合材料:如纸箱、布料、动物玩偶,鼓励幼儿将“高铁车厢”改造为“熊猫基地”,用纸筒制作“望远镜”观察“熊猫”。在墙面增设“四川旅行”主题图片:熊猫、九寨沟、火锅等,提供游戏灵感,推动情节从“乘车”向“游览”“用餐”延伸。

⒉教师扮演“导游”介入:“欢迎来到四川!熊猫妈妈和宝宝正在吃饭,你们想喂它们吃什么?”引导萱萱用橡皮泥捏“竹子”、用树叶当“竹叶”。提问启发思考:“高铁上除了乘务员,还有谁?如果宝宝生病了,妈妈该怎么办?”促进游戏情节复杂化,如增加“医生”角色。

主办单位:太仓市高新区镇洋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