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保育知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作者: 时间:2025-09-09 点击数:

在幼儿园的保育工作中,我们始终将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置于核心位置。这不仅是保障幼儿身体健康的第一道防线,更是帮助他们建立独立意识、社会秩序感和终身受益生活方式的重要基石。今天,就想和您共同探讨一下,为什么我们要如此重视孩子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

一、预防疾病,守护健康

幼儿期是孩子免疫系统仍在发育的关键阶段,他们的抵抗力相对较弱,是各种传染病易感的高危人群。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阻断细菌、病毒传播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认真洗手:这是“性价比”最高的健康投资。教会孩子在餐前便后、户外活动后、接触公共物品后使用“七步洗手法”彻底清洁双手,能显著减少手足口病、腹泻、流感等疾病的传播风险。

口腔清洁:从小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能有效预防龋齿,保护牙齿健康,同时也关乎孩子的面容发育和自信心的建立。

个人物品专用:教育孩子不使用别人的水杯、毛巾、餐具等,既能保护自己,也是对他人的尊重,从小建立健康的边界感。

二、建立自我服务能力,提升自信心

卫生习惯的培养过程,本身就是孩子学习自理、走向独立的过程。当孩子能够自己洗手、洗脸、穿脱整理衣物时,他们会从中获得巨大的成就感和“我能行”的自我肯定。这份自信会从生活领域延伸到学习和社交中,让他们成为一个更加独立、果敢的个体。我们鼓励家长“放手”,给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哪怕开始时做得不够好,我们的耐心等待和鼓励将是他们进步的最大动力。

三、塑造社会公德与规则意识

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是个人的事,更是一种社会公德。在集体生活中,我们引导孩子:

咳嗽礼仪:学会咳嗽、打喷嚏时用手肘或纸巾遮挡口鼻。

环境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将果皮纸屑放入垃圾桶,共同维护我们生活的环境整洁。 这些细微之举,正是在孩子心中播下“心中有他人”和“遵守社会规则”的种子,有助于他们未来更好地融入集体和社会。

四、家园共育,同步前行

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它需要持之以恒的重复和巩固。在幼儿园,老师会通过儿歌、故事、游戏等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孩子理解和实践这些好习惯。然而,家庭环境的同步配合至关重要。希望家长朋友们能与我们保持一致,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并创造便利的条件(如准备孩子专用的小牙刷、矮小的洗手台凳等)鼓励孩子坚持做下去。

让我们家园携手,将培养良好卫生习惯这件“小事”做实、做细,共同为孩子们筑牢健康的基石,护送他们一个更加光明、健康的未来!


主办单位:太仓市高新区镇洋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