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保育知识:换个角度看“挑食”

作者: 时间:2025-10-11 点击数:

新入园的小班孩子离开熟悉环境和家人,来到陌生幼儿园,在进餐方面易出现诸多问题,以往常被归结为“挑食”。教师需换角度,站在孩子立场思考,通过案例探索引导策略。

以往面对“挑食”孩子,教师常急于教育纠正,未站在孩子角度共情。孩子是否“挑食”,关键在于如何看待:孩子拒吃成人安排的食物会被认定“挑食”,而成人选爱吃的则被认为合理,这是“个人独特口味”的双重标准。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 与家长共情

教师要学习换位思考,与家长共情。凡凡妈妈带食物到园是担心孩子不适应,教师既要看到这是爱孩子的表现,也需指出其在培养孩子饮食习惯上的欠缺,与家长步调一致,双向奔赴,让家长感受到理解,明确双方目标都是保障孩子健康成长。

2. 与孩子共情

教师要“感同身受”。孩子刚离开熟悉家庭环境,幼儿园的一切都陌生,内心敏感的凡凡会因缺乏安全感而选择熟悉食物。成人在外也会倾向选熟悉食物,应理解孩子的拒绝。

3. 积极回应

积极回应是“行为共情”,通过语言、肢体动作让孩子感到被理解接纳。教师可通过倾听观察,用“你因为……(原因),感到……(情绪),希望……(愿望),是吗?”的句式回应,帮助孩子打开接受新事物的大门。

4. 正面引导

教师需基于孩子实际耐心引导。案例中,教师循序渐进:先将海苔与饭分离,让孩子熟悉海苔味道;借助同伴力量“儿童教儿童”;孩子有困难时不强迫,“情感先行”再解决问题。引导过程中,要平等与孩子对话,让孩子掌握解决问题的主动权。

如何将“儿童立场”的思考落实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对教师仍是挑战。需与儿童共情,打破既有认知,从“心”出发,看见儿童的成长。


主办单位:太仓市高新区镇洋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