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到种植园地种小葱。任禹直接拿起铲子准备挖土,他说:“要把土挖开,种进去。”任禹拿起小葱种子问:“老师,这是小草吗?”他用力挖土,在地上挖出了一个大坑,然后将种子塞进土里,反复按压土壤说:“要把它压紧,不然风一吹就跑了。”老师对任禹说:“土太干了,需要浇点水。”于是任禹接了一壶水直接倒在了土上,这样子水就太多了。芊澄说:“都溢出来了!”小禹愣在原地,他看着老师。老师安慰说:“没关系,我们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指南》科学领域指出小班幼儿能认识常见的动植物,并发现他们是多种多样的,愿意接触自然。在科学认知方面,小禹初步感知种植的基本步骤,知道利用一些工具来种植小葱,锻炼手部控制能力(挖土、撒种)。但是对于小葱的样子,小禹还是有些模糊的,会和我们经常见的小草联系起来。在种完小葱之后,小禹在老师的提醒下愿意用水壶浇水,但是一下子浇多了。后续可以和孩子讨论怎样浇水可以控制水量,如自制灌溉器、喷壶等,提升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种植小葱的活动中,不仅通过亲身体验理解了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水、阳光、土壤),更在照料过程中发展了责任感、耐心。
用幼儿喜欢的语言讲解:“小葱宝宝需要软软的床(松土)、喝水(浇水)和晒太阳。”示范轻柔的动作,如用手指戳小洞、轻轻覆盖土壤。鼓励幼儿用简单的工具(小铲子、喷壶)操作提供放大镜、尺子等工具,引导幼儿观察细节(芽的颜色、高度变化)等。鼓励幼儿坚持参与照料,理解生命需要被呵护,并提醒幼儿利用散步时间经常来看看自己种植的小葱。教师后续可以抓住幼儿的“哇时刻”(如发芽、收获),将其转化为生动的课程资源,让自然教育真正扎根于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