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次的区域游戏活动中,熙熙选择到美工区去写生红薯。她先是把红薯放在自己的面前,仔细地观察着,发现红薯的外形不像山药那样规则,红薯的身体上是有凸起和凹陷的。接着,她拿起画笔蘸取了橙红色颜料,在画纸上从红薯的顶部开始画,表现红薯凸起的地方时就向上弯曲线条,凹陷处则向下画,慢慢勾勒出红薯的不规则外形。画好外形后,她回忆了上次画山药添画毛毛的经验,在红薯旁边添画了褐色的泥土和几片黄色的小叶子。在绘画中,她还会用手指蘸取少量颜料,在红薯表面轻轻按压,呈现出红薯表面粗糙的质感。
《指南》艺术领域中指出:“幼儿能运用多种工具材料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在绘画的过程中,熙熙能依据自己的观察及生活经验,准确感知红薯不规则的外形特征,并通过线条的弯曲变化表现出来,相比上次画山药,她观察得更加细致,表现能力也有所提升。在表现好红薯的外形后,熙熙还用手指蘸颜料呈现出了红薯摸上去粗糙的质感,并对作品进行了添画,画出了泥土及叶子,让画面呈现更加丰富。创作完作品后,熙熙还主动与教师分享介绍了自己的作品,体现了她积极的情绪表达。
后续支持:
⒈准备不同品种红薯(如黄心红薯、红心红薯)及海绵等材料,引导幼儿对比观察红薯颜色差异,尝试用海绵蘸颜料按压表现红薯表皮的粗糙感。
⒉组织幼儿观察红薯生长环境图片,讨论“红薯从泥土里挖出来时,周围还会有什么”,鼓励幼儿尝试在现有作品基础上添画杂草、小石子等元素或创作“红薯丰收”小场景,提升其画面构图能力。
⒊让幼儿向同伴介绍创作思路与技巧(如弯曲线条画凸起、手指按压出质感),同时邀请幼儿观察同伴作品的亮点。后续提供彩泥、黏土等材料,引导她尝试用立体造型再现红薯形态,实现从平面绘画到立体创作的经验迁移,进一步激发艺术表现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