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游戏时,可乐又选择了娃娃家的角色,可乐和伊伊分别担任娃娃家的妈妈和姐姐。伊伊拿出锅子,放入蔬菜,开始煮饭。可乐:“洗好鞋子了,宝宝该睡觉了。”伊伊:“那我来照顾宝宝吧。”可乐:“哎呀没菜了,我去超市买点菜。”可乐回来后将菜递给伊伊。可乐:“我来抱一会儿宝宝。”可乐将宝宝抱在怀里,轻轻的拍宝宝的后背。可乐随后将宝宝放在椅子上,宝宝没有放稳摔到了地上。可乐:“哎呀,宝宝摔倒了,我带她去医院。”可乐抱着宝宝来到了医院,可乐:“医生宝宝摔倒了,你快给宝宝看看吧。”医生:“宝宝摔到哪里了?”可乐拿起宝宝的手臂,可乐:“是这里医生,宝宝这里摔伤了,你看一看。”医生拿起了消毒棉签,医生:“哪里?这里吗?”可乐一边翻起宝宝的衣服,一边抱着宝宝。可乐:“是这里。”可乐和医生一起把宝宝放在桌上,在伤口处消毒、并抽血。可乐:“宝宝最怕这个了,一看到这个她就害怕,就会躲进我的怀里。”可乐抱着宝宝来到护士处验血,可乐:“宝宝怎么样?”护士:“没有什么大问题,吃点药就好了。”护士把药递给可乐。可乐:“这个药怎么吃?”护士:“一天吃一粒就行了。”可乐:“什么时候吃,早上吃还是晚上吃。”可乐:“好的,谢谢医生,再见。”
在之前的角色游戏时,可乐也选择了娃娃家的角色,通过对可乐的游戏观察可以发现可乐的角色意识较好,能够以角色的身份和同伴进行交流互动。两次都发生了可乐带着宝宝去医院的情况,相较于上一次,可乐这次的角色语言更加丰富,和医生的交流也更加明确清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语言领域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部分中指出:“能基本完整地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经历的事情。”活动中,可乐能够清晰地和医生说明宝宝是摔伤的,并且能够指出宝宝受伤的地方配合医生给宝宝进行治疗。在上一次和护士交流时,双方都没有说清楚药的服用方式,这次可乐主动向护士询问药的服用方法,每天服用的剂量以及服用的时间,更加细致具体,对于看病的角色经验更加丰富。同时,可乐能够主动向医生解释宝宝害怕打针抽血,并且会结合自身经验,模仿大人,安慰宝宝,拍拍宝宝的后背进行安抚等。角色游戏经验更加丰富。
可乐的游戏角色意识是比较好的,相较于上一次,这一次看病与医生护士交流的角色语言更加丰富具体,可以在后续分享环节请可乐为其他幼儿进行现场重现作为展示,从而丰富其他幼儿的游戏经验。可乐扮演的是妈妈的角色,但是可乐相关的角色身份不够明显,没用进行相应的装扮,例如领个包包,带个帽子等等,后续可以鼓励可乐在角色扮演前进行装扮,从而丰富游戏时的体验。同时,提供相应的沐浴露、洗发水瓶子等,便于幼儿开展更加多样化的活动,例如帮宝宝洗澡、洗头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