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墨从自然角的架子上取下自己的水培黄豆盆,放在操作台上。她伸出右手食指和中指,轻轻拨开水面上漂浮的泡沫板,露出白色的根系。左手拿起小勺子,在装满泥土的杯子里挖了一个小坑。她低下头,眼睛凑近水培盆,小心翼翼地用手指捏住黄豆的种皮,将两株带着白色须根的黄豆从海绵中取出来。根系上沾着的水珠滴落在桌面上,她拿起旁边的抹布擦了擦。
“老师,这个根好长呀!”千墨举起一株黄豆,根系垂下来,她用手指轻轻碰了碰根尖。随后,她将黄豆放入土培杯的小坑里,用勺子舀起泥土覆盖在根部,用手掌轻轻按压杯口的泥土。接着,她把水培盆和土培杯并排放在窗台上,歪着头看了一会儿。
千墨从抽屉里拿出一张画纸和彩色笔,先画了一个圆形的水培盆,里面画了几条弯曲的线代表根系,又画了一个圆柱形的土培杯,在旁边画了一个向上的箭头。她拿起水培盆,用手指点数着豆瓣上的叶子:“一片,两片,这个叶子有点黄。”又摸了摸土培杯里黄豆的叶子,“这个叶子是绿的。”
“明天它会长大吗?”千墨自言自语,把画纸贴在了杯子旁边的标签上,然后搬来小椅子坐在旁边,每隔几分钟就站起来看看两个杯子里的黄豆,用手指轻轻触摸叶子的边缘。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千墨在整个移栽过程中表现出对植物生长的浓厚兴趣。从主动观察水培黄豆的根系特征,到用语言表达“这个根好长呀”,再到通过绘画记录两种培育方式的不同,体现了她对植物生长细节的关注和探究欲望。她主动点数叶片、比较叶子颜色差异的行为,表明她对植物的外部特征变化产生了好奇,并试图通过直接感知和实际操作来获取信息,符合《指南》中科学领域对幼儿好奇心和探究欲的发展期望。这种基于自身兴趣的观察和比较,是幼儿科学探究能力发展的重要起点。
围绕千墨的观察发现设计启发性问题,如“为什么土培的叶子更绿呢?”“水培的根和土培的根长得一样吗?”“如果给土培的黄豆多浇水,它会和水培的一样吗?”等,通过问题引导她思考环境因素(水分、土壤、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可以和她一起设计简单的对比实验,如控制土培杯的浇水量,观察不同水分条件下黄豆的生长变化,帮助她将观察到的现象与可能的原因建立联系,培养初步的因果分析能力。在探究过程中,鼓励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思考过程,如“我觉得土里面有营养,所以叶子更绿”,尊重并记录她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