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游戏中,小新选择在超市做小老板。他早早的来到超市,开始做准备工作。他先把牌子转过来变成“营业中”,然后将饮料机一个个摆出来。接着他拿出价签和夹子,开始给不同的物品标记价格。他给饮料标价“9元”,手机“5元”,玩具“3元”……游戏正式开始,小客人来了。小米说:“我想要买一杯橘子汁。”“9块钱。”小新说。“这么贵!那我不要了!”小米说完,就走了。小婕是第二个小客人,她也想要买饮料喝。“给我一杯饮料。”小婕说。小新拿一次性杯子给小婕装了一杯饮料,递给她。“多少钱?”小婕接过饮料,问。“9块钱。”小新说。“太贵了,外面超市里面都只要5块钱。我不要了,还给你。”小婕把饮料还给小新。接连两个客人都觉得小新的饮料太贵。趁着没人的空档,小新换下“9元”的价签,变成了“3元”。后续再来买饮料的小客人,没有再嫌弃贵的了。
根据《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大班幼儿应能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小新在角色游戏中主动给商品标记价格,体现出他能将生活经验与游戏相结合,尝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游戏中的实际问题,初步具备数概念和运用数学的意识。然而,小新对商品价格的判断缺乏合理性,如给饮料标价 9 元,手机标价 5 元,玩具标价 3 元,这种定价与现实生活中商品的实际价值相差较大,反映出他对不同商品价值的认知不足,尚未建立起准确的商品价格概念。
在与小客人的互动中,小新能够清晰地表达商品价格,这说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符合大班幼儿发展水平。当面对小米和小婕对饮料价格太贵的反馈时,小新一开始并没有主动沟通和协商,而是接受了客人不购买的结果。但他能够在两次失败后,利用游戏空档及时调整饮料价格,这表明他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反思能力,能够根据同伴的反馈发现问题,并尝试通过调整策略来解决问题,符合大班幼儿在社会交往中逐渐学会适应和调整自身行为的发展特点。
⒈丰富生活经验,提升价格认知。组织开展 “超市探秘” 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幼儿走进真实的超市,观察各类商品的价格标签,了解不同商品价格的差异及其原因,如商品的材质、品牌、功能等对价格的影响。鼓励幼儿记录感兴趣的商品价格,回园后进行分享和讨论,帮助幼儿建立更准确的商品价格概念。
⒉促进同伴互动,培养合作解决问题能力。在游戏分享环节,组织幼儿讨论 “如果你是超市小老板,当客人觉得价格贵时,你会怎么做?” 鼓励幼儿分享不同的解决方法,如打折促销、介绍商品优点、与客人协商价格等,引导幼儿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邀请小新分享自己调整价格的想法和感受,让其他幼儿从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