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红薯藤

作者:孙诗佳 时间:2025-10-21 点击数:

博伦和展颜来到自然角,看着红薯藤杂乱地垂落着。博伦伸手拉起一根较长的藤蔓,对展颜说:“这个藤藤都掉下来了,我们把它弄到架子上去吧。”展颜点点头,指着旁边用彩色吸管搭成的架子说:“那我们用这个架子吗?”博伦说:“嗯,我扶着藤蔓,你帮我把它绕上去好不好?”展颜说:“好呀。”博伦双手托起藤蔓的中部,慢慢举高,试图让藤蔓够到架子的上层。展颜踮着脚尖,伸出手去够藤蔓的顶端,嘴里说着:“再高一点,再高一点。”博伦把手臂举得更高了些,展颜趁机抓住藤蔓,小心翼翼地往吸管架子上绕。绕了几圈后,藤蔓又滑了下来。展颜皱着眉说:“它怎么又掉下来了呀?”博伦看着架子,用手指着吸管交叉的地方说:“我们把它绕在交叉的地方试试,那里可能更稳。”于是,博伦再次扶稳藤蔓,展颜调整方向,将藤蔓的顶端绕在了吸管架子交叉的节点上,这次藤蔓没有掉下来。博伦笑着说:“这个方法好像可以!”接着,他们又一起整理其他垂落的藤蔓,博伦负责托起较长的藤蔓,展颜则寻找合适的位置进行缠绕。期间,博伦说:“这边还有一根长的,你看。”展颜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说:“好,我们先弄这一根。”两人配合着,一根一根地将红薯藤整理到架子上。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社会领域中“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这一目标,博伦和展颜在活动中表现出了良好的合作意愿和初步的合作行为。博伦主动提出整理藤蔓的想法,并与展颜商量分工,如“我扶着藤蔓,你帮我把它绕上去”,展颜积极回应并配合。当藤蔓滑落时,两人没有放弃,而是共同思考解决办法,博伦提出绕在吸管交叉处更稳的建议,展颜积极尝试,体现了同伴间的互助。他们在合作过程中通过语言交流协调行动,共同为完成整理任务而努力,这表明他们已具备初步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能够在活动中与同伴友好互动,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指出“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在整理红薯藤的过程中,博伦和展颜通过观察发现藤蔓滑落的问题,展颜提出“它怎么又掉下来了呀?”,体现了对现象的关注和探究的兴趣。博伦则通过观察吸管架子的结构,思考出“绕在交叉的地方可能更稳”的解决办法,这是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的表现。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尝试,运用视觉观察藤蔓和架子的特点,用手操作藤蔓进行缠绕,通过亲身体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符合科学领域中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学习方式,展现了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语言领域要求“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博伦和展颜在活动中通过语言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博伦说“这个藤藤都掉下来了,我们把它弄到架子上去吧”“我扶着藤蔓,你帮我把它绕上去好不好”,展颜说“再高一点,再高一点”“它怎么又掉下来了呀?”等,他们的语言表达简洁明了,能够准确传达自己的意图和发现。在交流过程中,两人能够相互倾听,理解对方的意思并做出回应,如展颜对博伦分工建议的认同和配合,表明他们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发展较好,能够满足合作活动中的交流需求。

提供多样化的搭建材料,支持幼儿合作探究在自然角提供更多种类的搭建材料,如不同粗细的木棍、绳子、夹子、网格板等,鼓励博伦和展颜以及其他幼儿在整理红薯藤时尝试使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固定。例如,当他们觉得吸管架子不够稳时,可以引导他们思考“除了吸管,还可以用什么材料来搭架子让红薯藤更稳呢?”,让他们在选择材料、搭建架子、固定藤蔓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合作的重要性,同时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在旁观察,当幼儿遇到困难时,适时提问引导,而不是直接告知答案,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组织合作分享会,提升幼儿合作经验在活动结束后,组织一次小型的合作分享会,邀请博伦和展颜向其他小朋友介绍他们整理红薯藤的过程,包括他们是如何分工的、遇到了什么问题、怎样解决的。鼓励其他幼儿提问,如“你们一开始藤蔓总掉下来的时候,有没有吵架呀?”“你们觉得两个人一起做和一个人做有什么不一样?”等。通过分享和交流,让博伦和展颜回顾合作的细节,梳理合作经验,同时也让其他幼儿学习他们的合作方法,促进全班幼儿合作意识的发展。教师在分享会中可以重点肯定他们的合作行为,如“博伦和展颜在藤蔓掉下来的时候没有放弃,而是一起想办法,这种合作精神特别棒”。



主办单位:太仓市高新区镇洋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