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周计划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
主题名称:《大自然的语言》 班级:大2班 日期:4月7日~4月11日 带班老师:王泽瑜(上)、朱雨婷(下)
本周重点 |
⒈ 继续开展《大自然的语言》主题活动,引导幼儿细心观察大自然的天气变化,探索风、雨、雷、电等天气现象对植物生长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⒉ 鼓励幼儿积极探索、乐于思考,发现一天中的变化;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了解一天中既有白天也有黑夜,并通过科学实验理解昼夜交替的自然规律。 ⒊ 鼓励值日生做好自然角的日常管理和观察工作,记录自己的发现;重点关注水培与土培风信子的花朵开放程度及用扭扭棒整理过后植物茎秆的倾斜变化。 |
星期 内容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晨间活动 |
来园 游戏 |
⒈来园接待:与幼儿礼貌问好后提醒幼儿进行签到,提醒幼儿选择正确的时间区域,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清晨趣事。 ⒉其他:鼓励幼儿观察窗外天气,并结合温度计的读数进行对照,记录当天的天气状况。同时,引导他们尝试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天气变化。 ⒊晨谈:关于我所了解的自然气候;黑夜与白天的区别;天气现象 |
户外锻炼 |
队列练习:鼓励幼儿根据音乐节拍快速变换动作,能够根据音乐做不同的动作。 学习操节、韵律活动:鼓励幼儿精神饱满的做操,动作整齐、到位。 |
晴天场地:2区中庭(东南) 雨天场地:大5班教室走廊 |
晴天场地:8区西南跑道 雨天场地:西北楼梯 |
晴天场地:3区中庭(西) 雨天场地:多功能厅外 |
晴天场地:5区东北跑道 雨天场地:西南楼梯 |
晴天场地:9区西跑道 雨天场地:大4班教室走廊 |
集体 活动 |
活动一:梦来过了 (语言) |
活动二:白天和黑夜 (科学) |
活动三:好玩的泡泡 (体育) |
活动四:忙忙碌碌的夜晚(社会) |
活动五:小鱼的梦 (音乐) |
上午游戏 |
游戏活动 |
周一:东南跑道(重点指导:自然里的风);周二:区域游戏(重点指导:语言区);周三:区域游戏(重点指导:益智区);周四:区域游戏(重点指导:自然角);周五:中庭(重点指导:造车计划) |
下午 活 动 |
户外活动 |
周一:西跑道;周二:中庭(东南);周三:东北跑道;周四:西南跑道;周五:东爬笼 |
游戏活动 |
周一:角色游戏(重点指导:驻唱乐队);周二:光影长廊+光影小屋(重点指导:光影拼摆);周三:生活馆(重点指导:香蕉松饼);周四:西跑道(重点指导:接力赛);周五:角色游戏(重点指导:饮品店)。 |
日 常 生 活 |
⒈在散步时与幼儿一同欣赏天空,观察不同天气条件下云朵数量的变化。 ⒉在一天中较热的时候,提醒幼儿及时脱掉外套,并将其整齐地挂在衣架上;在晨锻时脱下的外套,应先叠好再放入衣服篓中。 ⒊提醒幼儿,尽管最近天气转热,但不可贪凉饮用冷水或食用生水,需注意饮食健康。 ⒋鼓励幼儿多喝水,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特别是在户外活动后要及时补充水分。 ⒌将自然元素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如通过观察园内动植物的变化,让幼儿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例如,当发现某个植物开花了,可以组织幼儿一起观察花朵的颜色、形状,甚至闻一闻花香,让幼儿亲身体验大自然的魅力。 ⒍加强幼儿的安全教育,特别是在户外活动时,要提醒幼儿注意安全,遵守游戏规则,避免发生意外。 |
家长工作 |
⒈请家长利用周末时间,带孩子外出观察大自然,感受不同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如雨天出行的不便,晴天阳光的温暖等,并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见所感。 ⒉建议家长在家中与孩子一起种植一些易于照顾的植物,如豆芽、小麦苗等,让孩子亲自照料并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增强孩子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责任感。 |
环境创设 |
⒈主题环境: 在班级自然角中,增加更多关于天气的展示内容,鼓励幼儿在记录当天的天气情况同时进行分享,并讨论不同天气对动植物的影响。 ⒉游戏环境: 利用废旧物品,如纸板、塑料瓶等,制作一些简单的天气模型,如风车、雨滴等,装饰班级环境,营造浓厚的自然氛围。 |
本周反思 |
本周继续开展“大自然的语言”主题活动,幼儿与教师、同伴积极分享自己对自然气候的了解,像提到下雨天出行要打伞、大风天会吹倒树枝等,体现出他们对生活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现象与生活关联的初步感知。借助《白天和黑夜》科学活动,大部分幼儿清晰理解了昼夜交替规律。在活动中,通过地球仪与手电筒模拟实验,幼儿能直观看到“地球”转动产生昼夜,并说出一天有白天黑夜及其形成原因。最近天气渐暖,在户外晨锻及游戏活动中,教师和保育员需密切关注幼儿的活动情况,及时提醒他们饮水休息、垫汗巾及增减衣物,以防感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