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游戏时伊伊和十一选择了科探区,伊伊:“我们玩这个搭筷子的新游戏吧。”十一:“好呀,我们搭一个星星吧。”伊伊先搭出了一个正方形的框架,然后在上面一层再次搭建一个正方形。伊伊:“哎呀,掉下来了。”十一:“我来试一试。”十一把筷子慢慢放了上去。伊伊:“哇,十一你放上去了,我知道了,要慢慢放,然后对其下面那根筷子对吧。”十一:“对的,你试试。”两人开始一起搭建,随着高度越来越高,筷子出现了偏移。伊伊:“筷子要掉下来了,怎么办?”十一:“那我们放的时候调整一下位置,把它们都对齐。”伊伊:“不对,这里的对不齐,这个短。”十一:“那换一个。”伊伊:“我知道了,有的筷子长有的短,然后就不好放了。”十一:“那我们把这些拆了重新搭。”伊伊:“好的,我们从这里开始重新搭。”两人将上层的部分筷子移除,寻找相同长度的筷子重新搭建。
活动中,伊伊能够主动提出“我们玩这个搭筷子的新游戏吧”,表现出她对新游戏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是初步探究能力的重要表现。当伊伊搭建的第二层筷子掉下来时,她并没有停止探究,而是在观察十一的操作后,总结出“要慢慢放,然后对齐下面那根筷子”的经验。面对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伊伊能够通过观察同伴的解决方式,主动思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具备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随后,当搭建高度增加,筷子出现偏移,伊伊又发现“有的筷子长有的短,然后就不好放了”,指出了筷子长度不一致影响搭建稳定性的问题。可以看出伊伊在探究过程中能够对事物的细节进行深入的观察与思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部分指出“探究中能与他人合作与交流。”在搭建过程中,当自己的尝试失败后,伊伊能够观察十一的操作,并通过语言交流,学习对方的经验;当筷子出现偏移、搭建遇到困难时,伊伊与十一积极沟通,共同讨论解决办法,形成了分工协作的合作模式。
后续可以丰富搭建材料,为支持伊伊的深入探索与搭建。除原有筷子外,增加长短一致的木质筷、塑料筷、竹筷,以及不同粗细的吸管、棉签、小木棒等,同时提供夹子、纸杯等辅助材料,鼓励伊伊探究“材料材质、粗细、辅助工具是否会影响搭建稳定性”,满足她主动探索的需求。根据伊伊能够通过观察同伴操作,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核心的特点,后续可以设置递进式的探究任务,鼓励伊伊逐步提升问题解决的深度与广度。例如第一阶段请伊伊尝试用相同长度的筷子搭建出比之前更高的“星星”造型,鼓励其思考“如何让每层结构更稳固”;第二阶段鼓励伊伊搭建能“容纳物品”的房子,不仅要高,还要能承载一定重量(如小积木),鼓励伊伊从多角度探究筷子的搭建,从单一的稳定搭高到探索筷子作品的承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