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游戏情况:
三个孩子进入积木区后,直接在积木筐前跪了下来,转身到后面的框里拿出一些长条形积木,涵涵先拼了两块,今今接在旁边拼了三块,小凡也放了一块,这时底部变成了类似正方形。在进行第二层垒高的时候,涵涵拿了3块长方形的积木进行平铺,随后小凡又拿了1块,于是第二层平铺了4块积木,紧接着他们继续向上铺,先用两个长方形的积木竖着对称的躺在左右两边,在此基础上再加8块短一点的长方形积木,放在对称的四个角,但是这样搭下来,他们发现一楼的地基非常容易倒,凡凡涵涵今今这三个小朋友蹲下来,仔细对地基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上面的积木越重,第一层的积木就会左右倾倒,于是他们讨论起了解决办法。一开始,涵涵将第一层的其他两面也铺上了积木,但是发现这个方法需要用到的积木太多,随后小凡又提出在拿两个圆柱形的积木架在第一层的中间,使得第一层更加平稳,在进行尝试过后,他们发现小凡的这个想法更加节省积木,往上搭建也能很稳固。
幼儿行为分析:
幼儿在搭建活动中,已经有分工的意识,孩子们会主动提出:“你来拿积木,我来向上搭。”在搭建过程中,幼儿之间有良好的语言互动,会积极地向同伴介绍自己搭建的部分。幼儿已经具有了架空、垒高、拼接等积木搭建的基本技能,在垒高、架空等建构行为过程中,幼儿能够通过不断尝试、调整来寻找平衡点。幼儿通过自己的不断尝试、探索能够发现自己方法的不足,比如当第一层不够稳固时,涵涵起初想的方法是将第一层其余的两面也铺上积木,但发现这种方法消耗的积木太多,于是小凡小朋友想着用圆柱的积木拼在第一层的中间当做支撑,其他小朋友发现这个方法很合适,之后也进行了采纳。
教师后续支持:
⒈在前期的感知体验中,幼儿获得了对于一些建筑的基本认知经验,比如咖啡店等,在一次次的搭建过程中,幼儿对于平铺、架空、垒高的技能运用的相对成熟,不是只能单一的堆砌起来,后期可以尝试别的不同的搭建技巧,使得搭建作品更加完整。
⒉鼓励幼儿当出现问题时进行沟通商量,可进行尝试后再确定最终方案。
⒊带幼儿欣赏不同的搭建作品,拓宽幼儿思维,除了可以向上进行搭建,每个物体之间缺乏关联性,可以尝试将物体与物体之间进行连接。
